山河无恙慰先烈 精神烛照砺新程
鸭绿江水的涛声依旧,却已不见当年烽火连天;三千里江山的断壁残垣,早已被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取代。“山河无恙”,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先烈最庄严的承诺。然而,这份“无恙”并非凭空而来,它凝结着七十余年前那一场立国之战中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与生命,锻造出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接力棒”传承者,青年干部要读懂这份精神遗产,并将其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铭记“为什么出发”,在感悟历史方位中筑牢“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忠诚之魂。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为了捍卫新生共和国、保卫和平而不得不打的正义之战。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闻令而动,毅然决然跨过鸭绿江,背后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坚定信念。这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赤胆忠心,核心就在于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激烈,青年干部面临的诱惑与考验无处不在,对青年干部而言,传承这份忠诚,首要在于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要时常叩问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抗美援朝等波澜壮阔的党史中汲取精神钙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具体实践中。只有将忠诚融入血脉,青年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找准自身的历史定位和奋斗方向。
直面“娄山关”“腊子口”,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砥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斗争之志。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的英雄气概,同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松骨峰阻击战的血战到底,长津湖冰雕连的巍然屹立,上甘岭坑道里的坚韧不拔,无不彰显了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超凡毅力。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争精神。民族复兴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对青年干部而言,传承这份斗志,关键在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要求青年干部绝不能有“躺平”“佛系”的心态,要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钻“矛盾窝”,在破解乡村振兴的难题、深化改革的梗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挑战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要摒弃骄娇二气,甘于在艰苦环境中“自找苦吃”,培养那种“条件苦,吓不倒;任务重,压不倒;困难多,挡不倒”的韧劲和干劲。只有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大局发展中践行“为完成使命慷慨奉献”的担当之责。从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到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无数志愿军将士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这种高度的革命忠诚和奉献精神,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年干部的担当,要体现在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上。对青年干部而言,传承这份担当,根本在于立足本职岗位,矢志为民奉献。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具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重大战略中,青年干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光和热,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这种担当,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是“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价值追求。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抗美援朝伟大精神,是历史馈赠给青年干部的宝贵营养剂和强大动力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干部当时刻铭记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从中汲取坚定的信仰、斗争的勇气、担当的自觉和宽广的胸怀,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实干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下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让不朽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李进才)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