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绘金卷,丰收颂华章
9月23日,农历秋分,也是我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风送爽,五谷丰登,广袤的田野上再次铺开金黄色的画卷,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与奋进的豪情。这是属于广大农民朋友的节日,更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节日。丰收,不仅是沉甸甸的粮食和果实,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生动注脚,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实力彰显,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美丽缩影。
丰收,源于现代农业的坚实根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农业、数字科技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大型农机驰骋沃野,无人机精准施肥撒药,物联网实时监测墒情虫情,大数据指导产销决策……农业“黑科技”层出不穷,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推动育种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根本上端牢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显著,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这丰收的成果,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扎实落地,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必然结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至关重要的粮食安全底线和实体经济根基。
丰收,映照着和美乡村的宜居画卷。丰收的喜悦,不仅在于仓廪实,更在于生活环境的美化与精神文化的丰盈。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留住了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道路、通信、能源、水利等网络不断加密提质,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滋养着乡村精气神。这种“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了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收,承载着农民群众的美好期盼。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丰收节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提升广大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更多农民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投身乡村新业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丰收,对于农民而言,是辛勤付出后的物质回报,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逐步实现。激发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发展积极性,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这既是时代的号召,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以庆祝丰收节为契机,我们更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持续夯实农业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丰收的成色更足,让发展的成果普惠,在广袤田野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华章。(李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