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趟“复兴”号开往了“春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六名白发苍髯、瘦影蹒跚的老兵在天安门城楼上依旧身姿昂扬、精神矍铄,右手齐额敬礼,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步履铿锵的队列方阵。这群岣嵝身影背后,是一辆跨越“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式“复兴号”列车。为能迎接“春天”到来,他们无悔奉献一生。从年少到耄耋,他们的军人气慨丝毫不减;从抗战时代到和平今朝,对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热爱丝毫不褪。幸好,情感无声,否则它必震耳欲聋。
“复兴号”始于中华民族在国家存亡之际的意识觉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兵仪式上的一首首歌曲倾诉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刘老庄连82名勇士为掩护转移,与千余名日伪军浴血奋战;冰天雪地里,杨靖宇孤身与日军周旋数日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东北大地刻下“中国人永不屈服”的铮铮誓言;李英儒、岳林、潘树森等无数个地下工作者不计名利、不惧危险,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捕风捉影”,为理想信念忍辱负重……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深刻的民族觉醒和坚定的必胜信念让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这次二〇二五年九月三日的历史回响,无疑在提醒吾辈要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不忘往昔历史记忆。
1945年的开国大典,17架飞机因数量不足而不得不绕行两次;而2025年的阅兵,歼-20S双座隐形战机划破长空,LY-1舰载激光武器崭露锋芒,“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利剑出鞘……从“万国牌”到“中国芯”,这些独属于中国的高光时刻不仅向全世界,更向革命先烈们展示着,当初“一穷二白”的国家已华丽转变为手握顶尖科技、能定义未来战场的军事强国。而战强敌、斗风雨、跨沟壑的钢铁洪流,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底色,为的是人民希望的万家灯火,为的是人民期盼的平平安安。
当下的中国自信、开放、包容。“汉超”“苏超”“川超”一波接着一波,全民健身乐在其中;漆器、灯舞、傩戏等非遗依托“新媒体+”“互联网+”传播的声音愈来愈多,国人文化自信逐步增强;量子计算机、多模态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持续迭代升级,逐步把未来数智生活擘画为现实……从长城脚下的麦田到南海之滨的实验室,从黄土高原的窑洞新声到长三角的智能工厂,奋斗者的足迹正编织成最壮阔的“春天”图景。
郭汝瑰曾言,“他日抗战胜利,你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试问,革命先烈会知道抗战胜利吗?会知道未来中国有如此“春景”吗?答,不确定,但是确定的是,那时的他们都在拿命赌中国赢,拿自己的血肉为中华民族复兴铺路。站在此刻回望,那趟从战火硝烟中驶来、向人类未来中驶去的“复兴号”,载着的不仅是先烈未竟的理想,更是一个民族向光而行的执着。作为新时代的“赶车人”,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埋头苦干,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勇毅前行,才能无愧革命先烈,才能让“复兴号”驶向更加辽阔的“春天”。(陈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