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三心”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八十多年前,中华民族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赤子之心坚定信仰,以为民之心践行宗旨,以奋斗之心攻坚克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作为。
铸“赤子之心”,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赤子之心是青年干部的政治底色和精神根基。抗战时期,无数共产党人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牺牲时胃里只有草根棉絮;赵一曼烈士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用生命践行了抗击日寇的铮铮誓言。这些英雄事迹展现了至死不渝、绝对忠诚的浩然正气。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学习先辈们的忠诚品格,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牢记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把对党的忠诚刻进骨髓、融入血脉,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砺“为民之心”,践行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为民之心是青年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生动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抗战的胜利,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结果。青年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服务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要主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在倾听群众呼声中了解需求、回应期盼。要着眼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让群众感受到真切变化、得到真正实惠。要脚沾泥土察实情,少坐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真正听懂群众心声,读懂群众期盼。要永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校准工作方向。
淬“奋斗之心”,展现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奋斗之心是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和成事之基。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从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奇迹,到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创造,中国人民在绝境中开辟生路的智慧与勇气,为新时代攻坚克难提供了精神密码。青年干部要不断锤炼奋斗之心,发扬“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要会“志为”,以“扎根一方热土,就要造福一方百姓”的志气,因地制宜寻找契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学“智为”,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工具,让先进技术成为走好群众路线的“新桥梁”。要能“勇为”,越是矛盾多的领域越要主动去,越是难啃的工作越要上,多打硬仗,练就真本事。青年干部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经风雨、壮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
历史如镜,丰碑不朽。八十多年前,先烈们用忠诚、奉献与不屈,以血肉之躯筑就了民族独立的基石。今天,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青年干部唯有铸牢赤子之心,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砺炼为民之心,厚植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淬炼奋斗之心,砥砺攻坚克难的硬核担当,才能真正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磅礴伟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辉煌篇章。(李进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