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会精神为钥 启现代化新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航向、绘就了蓝图。这场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更立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五年”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实践路径。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将思想共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是新时代赋予每个建设者的重大使命。
党的全面领导是现代化航船的“定盘星”。“十四五”时期,我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置于“六个坚持”首位,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全程指导,到将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筹,彰显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实践反复证明,“两个确立”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唯有坚守这一根本保证,现代化航程才能不偏航向。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全会明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首位,提出“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大路径。无论是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还是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协同发展,都凸显了“实体经济为本、科技创新为翼”的发展逻辑。科技现代化作为重要支撑,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激活创新动能,让“科技—产业—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人民至上是现代化进程的“价值尺”。全会部署从普惠托育到健康中国,从就业优先到收入分配改革,全方位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社保体系,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1200万人,这些成就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的发展理念。此次《建议》起草吸收452条群众意见,将育儿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民生举措写入规划,让现代化建设成果真正可感可及。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底色。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十五五”时期的使命任务,需要政府与市场“双手发力”,在资源配置中各展其长;需要城乡区域协同推进,让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更需要每个个体立足岗位实干担当。在企业深耕创新、在乡村振兴田野、在社区服务一线,无数人的微光汇聚成现代化建设的星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接续奋斗的号角。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党的领导、锚定高质量发展、践行人民至上,我们必能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现实。(朱慢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