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方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正道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点透了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所谓“出路”,从来不是职级晋升的单一轨道,而是在基层沃土中扎下深根、在为民实践中成就自我的广阔天地。青年干部唯有打破“向上走”的执念,主动“向下走”接地气、增本领,方能真正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与干事创业的舞台。
拆认知之墙,走出“唯晋升”的思维误区。新时代治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能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成为行家里手,也能在沟通枢纽中协调各方,更能在改革攻坚中勇挑重担。湖北郧西县的年轻干部刘帅,从“听不懂方言”的职场小白,在驻村征迁一线蜕变为“解得了心结”的群众贴心人 ,其成长价值远非职级能衡量。青年干部当明白,“出路”是实现价值的路径而非攀升的阶梯,向下扎根的每一步,都是对成长最坚实的铺垫。
入实践之境,练就“能干事”的硬核本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保温箱”式的培养只会导致能力“虚胖”。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急难险重任务是最好的“磨刀石”。日照市东港区将年轻干部派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工作链”专项淬炼,通过“周五早八点”亲企服务行动,在访企问需中提升发展本领 ;浙江选派年轻干部深度参与数字化改革,在实战中锤炼真功夫。这些实践印证着同一个道理:唯有在基层摔打,在化解信访矛盾、推动产业发展、防范重大风险的硬仗中经风雨,才能褪去“纸上谈兵”的稚嫩,炼就“担当重任”的真金。
守为民之心,筑牢“受认可”的群众根基。胡杨能成大漠脊梁,全因根系深扎沙层;干部能成栋梁之才,全因初心扎根民心。宁德市年轻干部在“四下基层”中,帮村民冲掉青苔防摔倒、带设计师为农户规划农家乐,用点滴小事温暖民心,这正是向下走的真谛——不是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真正换位思考的共情,是把群众问题放在心尖上的担当。青年干部当以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时光为榜样,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读懂民生疾苦、明晰工作方向,让为民服务的信念在实践中愈发坚定。
“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组织的导向为向下扎根者托底。郧西县建立“因仗择帅”制度,拿出关键岗位让一线干部“揭榜挂帅”;东港区通过“实践档案”全程纪实,让实干者脱颖而出 。这些机制鲜明传递出:向下走不是“弯路”,而是成长的“快车道”;扎根基层不是“牺牲”,而是被组织看见、被群众认可的“正道”。
青年干部的“出路”,藏在脚下的泥土里,显在群众的口碑中。放下“往上走”的浮躁,秉持“向下走”的笃定,把理想信念扎在为民土壤,把干事本领练在实践一线,方能如胡杨般深根固本,在时代征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高慧慧)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