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美好蓝图,走好乡村振兴路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四川考察,自眉山至宜宾,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考察三苏祠谈文化自信,眺望三江口察生态保护,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一路调研,一路思索,为基层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方向,坚定信心。
一、走快走实,以特色产业为致富之路
发展特色产业要用“心”走“新”有“信”,才能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尽心尽力谋发展,全心全意践初心。“特色”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能实现的,实干才能兴邦,要真抓实干,一心一意去探索,实实在在找出地区优势,还需要积极动起来,把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是与时俱进求创新,推陈出新谋发展。要积极创新生产模式,在产品工艺上精益求精;要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加强新媒体、自媒体的应用;要积极创新市场管理模式,加强合作交流,构建互利共赢局面。三是满怀信心干事业,诚信为本聚人心。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充满前进的信心,坚定干事的决心,对发展思路,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提前谋划好,将信心建立于有准备的基础之上。有“信”还要求诚信待人,不当存在质量问题产品的生产人,不当价格虚高产品的销售人,不当产品售后服务的透明人。
二、走正走稳,以文明乡风为文化力量
坚持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着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村镇创建、移风易俗等工作。一是依托文明实践,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加强阵地建设,打造精神乐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加强宣传,营造文明氛围,在镇村增设更新公益广告,开展政策宣传,让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注入文化力量,培育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开展“讲、评、帮、乐、庆”五类活动,让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人心,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才能提高群众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创建人才“蓄水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之要,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引进各类人才。
三、走美走远,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
科学谋划,坚持求好不求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成果,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高效稳定运行的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统筹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三是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改善农村公路、农村供水、农村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让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既保持工作的紧迫感只争朝夕,又保持历史的耐心久久为功,把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宇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选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