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情“针”功绣出基层治理“锦绣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基层干部作为这根“针”,只有“针”情换真情,“针”功显真功,才能要想发挥出落实方针政策、谋出百姓福祉的“针”成效。
投入“针”感情,做群众喜爱的“真心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目前,一些基层干部高高在上“做官”,脚扎不进基层的“泥土”,没有真正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基层干部要穿好联系群众的“感情线”,就必须做到“针针有情”,用“针”情才能换得群众的“真情”。只有与群众话语“同频道”,对基层情况“路数清”,对解决问题能“拍胸脯”,才能交到真心的“基层朋友”。关键是要扑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坐群众家门口的“长板凳”,聊聊“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听听“顺耳话”“逆耳言”。
提升“针”功夫,做群众满意的“牢靠人”。在村里,说人“牢靠”,就是夸这个人值得信任。基层干部就要做这样的“牢靠人”。现实中,有的基层干部确实真心想为民办事,但是成事没有成效,效益没有换来群众笑脸。事办得不“牢靠”,关键是没有“针”功夫。因此要“针”对发力,揪住问题不放松,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来入手,从群众体验感提升最明显的领域来切入,综合考虑发展基础、群众期望、发展需求等重要因素,集中力量寻求“最优解”,办好普惠性、兜底性等民生实事,把“关键小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将幸福图景照进现实。
树立“针”态度,做群众信任的“带头人”。公生明,廉生威。如果为人畏畏缩缩,处事不切实际,当官推诿塞责,那么群众不会信任党和政府,无法凝聚治理共识、汇聚发展合力。要想“一呼百应”“齐心协力”,基层干部必须要“针”态度,守住清廉底线,学理论、勤掸“思想尘”,守纪律、多思“贪欲害”,改造思想、常破“心中贼”,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敢于较“针”碰硬,面对问题不退缩,勇于用“针尖”破“堵点”,做到带头“穿”、精心“引”,汇聚克难攻坚合力,绣出基层治理“锦绣图”。(邵妙然 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