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三颗种子”,开出“成长之花”
又闻稻田香,不见田间人。“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曾是《感动中国》为袁隆平院士写下的颁奖词,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朽,他离开了满心热爱的稻田,却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了磨不灭的种子。
播下执着追梦的种子,开出“志存高远”之花。五月清风拂过,细嗅有稻田飘来的稻香。袁老用数十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水稻田的坚守和奉献让人民得以饱腹不再饥。他常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他奉献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斯人已逝,但袁老的精神和“水稻梦”仍在被发扬和传承。一代代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已担起了袁老的“筑梦师”的角色。再续他那“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奇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时刻秉承初心既要感念“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恩,更要学习袁老的逐梦精神,志存高远,心怀“国之大者”,成为一颗为人民为国家遮风挡雨解决困难的好种子,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
播下钻研知识的种子,开出“勤学善思”之花。切斯特菲尔德说:“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他用青春在田间挥洒的汗水灌溉的;是他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凝结的;是他用无数次的不放弃试验出来的。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食之无味的责任,而是一幅可以反复品味的画作。他不忘初心,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到田畴。倾尽毕生所学所识,守护一方稻田地。作为青年干部,要播撒好知识的种子,以勤奋做肥料,用青春去浇灌,在工作中勤学习、勤思考,钻研业务,增长本领,用智慧、用知识的种子播撒向神州大地。
播下担当尽责的种子,开出“砥砺奋斗”之花。袁隆平老先生以一稻济天下,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说过研究水稻的初衷:“在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吃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将从事水稻研究这项事业做为了他毕生的任务。他一人挑起了填饱全国人民肚子的重任,同时也用实际行动给人民交上了满分答卷。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接续好先辈留给我们担当的种子,勇挑重担,履职尽责,只争朝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奋斗、勇担重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吉林省梨树县委组织部 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