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科技创新赶考路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各地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多次用鲜活的比喻阐明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走好新时代科技创新赶考路。
注重基础研究,让科技创新走得更稳。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实现“从0到1”质变的关键。三次科技革命都源于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基础研究水平提高了,科技创新才能走得更稳。现实中,基础研究往往面临着投入高、回报慢等难题,要建立起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政府基金的支持力度,完善地方和企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解决基础研究投入高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基础研究评价机制,综合客观的科学数据和主观的同行评价,走出“四唯”误区,让“慢工出细活”的基础研究也能获得应有尊重。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沉得下心来,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在基础研究上“深耕细作”,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做好平台建设,让科技创新走得更实。科技创新不是孤军奋战,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合力。建设好科技服务平台,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从产生到转化的诸多难点堵点,让科技创新走得更实。科技成果付诸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的高效对接,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已有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共享,破除科技创新资源“孤岛”难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创新链强化资金链,为社会上的创新活动牵线搭桥,构建多渠道、全领域的金融解决方案,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激活人才动能,让科技创新走得更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科技创新关键在人,要紧紧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厚植科技人才成长沃土,才能让科技创新走得更远。要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建立起政策引领、市场主导的人才“引育留用”体系,打造人才“强磁场”,汇聚起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人才团队。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让科研工作得到合理回报,充分调动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要营造敬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赋予科技人才更大的自主权和容错率,为人才松绑,给创新赋能。(嘉兴市经信局驻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选调生 李新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