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始茂,育才如培树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新时代的奋进路,就像春天为无数种子打开的怀抱,欢迎广大年轻干部扎根入土。
年轻干部的成才之路如同幼苗长高,从年初就进行规划,培土、施肥、浇灌、沐浴阳光,在规范化管理、多元化发展中茁壮成长。唐代柳宗元著作中有个从种树中悟出的育人道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这告诉我们,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唯有科学谋划,有效推进,才能培育出践行使命、坚定信念的年轻干部,在丰收季收割胜利果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好树苗。在我国北方,行道树往往是耐旱喜光、抗风抗寒的落叶树种,而到了淮河以南,则是四季常青的另一番景象。培养年轻干部也要像选树苗一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发展智慧。
例如近年各地大热的抢人大战,在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后,要发挥出干部们的特长,找准干部们的定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以实现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若人人尽展其才,则人人皆可成才。绝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的金名片,忽略了专业性和岗位匹配度,造成让科学家去做销售员,或是在固定模式中充当流水线工人的局面,使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在日复一日的“歪路”上丧失干劲,最终成了“庸才、废才”。一刀切的选苗方式只会导致“橘生淮北为枳”的尴尬境地,地方自身的竞争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青年干部的发展也会受到掣肘。
“君可年年植幼木,人生百岁树成林”,植树造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树木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营养的储备方能成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干部的成长也需要“量变”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在以“快”争先的时代,年轻干部更要懂得平衡快慢关系,用“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的道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决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方能行稳致远。
同时,“操之过急”的选人用人准则,让人才在任用上出现了“揠苗助长”的局面。在各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前,把毫无准备的人投入关键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止步不前的弊端也进一步凸显。为此,各级部门在用人上应提前做好长远谋划,在新晋干部的培养上,用培育“大国工匠”的精神,强调慢工出细活,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拥有归属感与获得感,坚定理想信念,逐渐拥有效率高、业务精的能力,成为处事不惊、独当一面的人才。(浙江武义县委组织部 肖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