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盖”里的“大智慧”
窨井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公共设施。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井盖却是“内有乾坤”,下方藏着雨水管、污水管等默默维持城市生命的“毛细血管”。然而,近年来城市窨井盖存在缺失、破损变形、松动错位等问题,不仅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产生的噪音也让附近的居民头疼不已,甚至还可能导致人员坠入引发“井盖吃人”惨剧。
“萤火虽微,但为其芒”,井盖虽小,却是不可或缺的文明元素。长期以来,城市中的各类井盖都是为盖住各类井口、维护相应安全而设。而创意“文化井盖”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凸显了地域文化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城市文化底蕴,可谓是“既中用、又中看”的“城市名片”。今年2月,中国水协便组织了一场“井盖”文化征选活动,武汉选送的“汉水的城市徽章”系列井盖将武汉三镇、两江四岸独特的地理条件、地标建筑和历史人文相融合,让黄鹤楼、长江大桥这些标志性建筑从井盖上“长”出来,通过特制的二维码,讲述了一段段立体的建筑故事。一方井盖,洞见汉城古今,也让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熠熠生辉。
“一枝一叶总关情”,井盖虽小,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早在两千多年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曾这样解释城市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9年考察上海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城市留给人们的感受和印象,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或是川流不息的道路桥梁,更重要的是“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小小井盖的背后是真实的民生,也寄托了人民群众脚下“稳稳的幸福”。开展“窨井跳”专项整治,即要从“小切口”处着手,让井盖跳动的“哐当”声转化为“民呼我为”的有力回响,将更多温暖体现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
“致广大而尽精微”,井盖虽小,却是城市治理的一道考题。一个井盖的整治,涉及到住建、城管、市政、交通等多个部门,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绣花功夫”。这就需要解决窨井盖管理中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明、监管范围存在盲区、联合执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发挥整体监督优势,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将窨井盖治理的“点”辐射到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面”。通过普查建档、隐患治理、规范施工验收、加强维护和应急处置等措施,形成系统、全面的治理流程,并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作用,将窨井盖管理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赋予传统井盖以科技“武装”,集聪明大脑与灵敏“嗅觉”于一身,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与此同时,也要敢于执法亮剑,织密法网,以法的准绳、铁的纪律堵住“咬人”的“城市黑洞”。(陈怡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