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赋能建设“新”乡村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是将社会主义蛋糕做大、分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要调用一切能调用的力量想出点子、铺平底子、开出路子,助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引领“新方向”,探索乡村振兴的好点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队伍作为振兴的带头人,要牢记乡村振兴不是照虎画猫,搞大噱头、大排场,图一时之功,需立足村庄现状,当好振兴路上的“侦察兵”,统筹考虑村民意愿、村庄资源、市场需求,要深思于前,下足调研功夫,吸纳振兴先进经验,寻求乡村自身特色,谋划出一条确之可行、行之有效、效之长久的富民路。要吸纳村中乡贤、领域专业人才加入,完善振兴队伍结构,加强队伍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训,建立一只作风优、能干事、办实事的干部队伍,振兴才能找对方向。
强化村情村貌升级,塑造“新面貌”,筑牢乡村美丽的厚底子。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要多在村庄规划布局上下功夫,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列出资源清单,提高利用率,在维护村民利益、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化村为景,化田为景。多在陈规陋习的根治上下猛药,草木灰燃烧、畜禽散养、公共用地占用等都是乡村顽疾,要进行常态化整治,症状不消,力度不减。
多在环境卫生整治上下狠力,对垃圾废料堆放予以惩治,落实区域维护负责人,彻底杜绝“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文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面子、里子都干净了,振兴的内在阻力就小了。
强化共富共建共享,汇聚“新力量”,开拓乡民富裕的宽路子。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保障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公”地位,能提高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给予农民福利的振兴才是成功的振兴。开展逐户走访,答疑解难,将振兴道路讲明讲透,力争全村参与,凝聚振兴最大合力。为中村困难人员、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做到生活提升不落一人。科学制定振兴收益村集体分红制度,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振兴福利,提高其对振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农民的声音齐了,口袋富了,振兴的动力就足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方向、塑造新面貌、汇聚新力量,脚踏实地,一砖一瓦搭起,以量变换质变,久久为功绘成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新画卷。(浙江永康市江南街道选调生 应荣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