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近期,新一轮疫情对农民就业创业、乡村旅游、春耕备耕、土地流转等带来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经济平稳运行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不可小觑。总的来看,要对冲疫情给农民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努力做好“产业”“就业”“改革”“政策”四篇文章。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提升经营性收入。全力打好春耕“保卫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相关服务主体对农民提供农产品初加工技术指导,推动相关企业建立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奋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产销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网上农博”“特色村播”“出村进城”等模式推广运用。倾力做好消费帮扶,组织农特产品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
二是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工资性收入。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实现“扩容”,打造更多二三产业就业新增长点,适度超前布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以工代振”项目,量力增加公益性岗位。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以实现“提质”,积极开展以工代训、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对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以实现“加力”,完善就业服务举措,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三是深化改革驱动,扩大财产性收入。加快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乡村集成改革,探索推进联村抱团发展,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方式,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交易体系,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分配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质押贷款扩面,健全闲置农房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四是落实政策保障,稳定转移性收入。应注重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进一步加大耕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力度,用好用足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综合救助标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加强临时救助工作,解决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常态化关心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选调生 宁波市鄞州区蟠龙村支部书记助理 吴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