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种下三粒种子,端稳安心饭碗

2022-04-17 14:31:37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疫情背景下,物资运输受阻、人员流动受限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城市中居民开启了抢菜模式,人们开始意识到吃饱不是天经地义,抢菜才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岗位不同,专业不同,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的努力不同,然而我们都可以做的是在心中种下“尊重粮食、节约粮食、珍惜粮食”三粒种子,营造出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社会氛围,如此才能端稳安心的饭碗。

种“尊重粮食”种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浪费一粒米,尊重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小时候都接受了这方面的严格家教,不要说剩饭,就是一粒米家长也不让浪费。他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常吃当地风味小吃,在福州工作时用当地风味小吃接待客人。尽管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的农民采用人力作业,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年四季、寒冬酷暑,农民在用自己辛勤、汗水种下粮食。我们应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身体力行响应光盘行动,在外就餐打包、在家做饭适量,以自己的实际尊重粮食、尊重劳动、尊重付出,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种“节约粮食”种子,学袁隆平院士“斤斤计较”亩产,锱铢必较。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个基本的东西怎么能不保呢?在他的带领下,亩产的数字从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到1500公斤,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正是袁隆平院士的“斤斤计较”、斤斤必较、斤斤必争。小小杂交水稻解决天大吃饭问题,它能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能够让人们有从吃饱到吃好、吃香的底气。我们应向袁隆平院士学习,节约粮食、锱铢必较,拒绝铺张浪费、坚持量入为出,不浪费一粒米、不丢弃一粒饭,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就是节约粮食。

种“珍惜粮食”种子,学农民伯伯稻谷颗粒归仓,珍惜付出。家乡收割麦子的时候,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即使机械在前面收割,仍有老农在后面捡粒,他跟我说要颗粒归仓。相信农村的孩子会有这种记忆,农忙时节捡玉米、拾稻穗、挑麦粒,加上这零碎点滴才能汇成满仓丰收,因为父母说一滴汗、一粒米。当下正是春耕时节,农田里的农作物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我看到的不是一颗颗农作物,而是一碗碗透滑香的大米饭,一口口软糯香的红烧肉,一只只细嫩香的鸡腿……我们应向农民伯伯学习,珍惜付出、珍惜汗水、珍惜劳作,常思田间苦、方知碗中香。正是一点一滴的汗水才能浇灌出美食珍馐,珍惜粮食、珍惜吃饱、珍惜吃好,让我们一起节约粮食,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共同筑起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浙江省舟山市水利局 普-朱管委会朱家尖街道选调生 李剑桥)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