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意”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肩负时代重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持开拓进取的“新意”、砥砺深耕的“实意”、初心如磐的“民意”,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书写时代答卷。
以“咫尺应须问万里”的眼界转变思路,开拓进取出“新意”。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只有立足自身求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才能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从而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两个大局”高度认识和思考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转变发展思路,开拓进取、开辟新局。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抢占农业科技革命制高点,下好保障粮食安全先手棋。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强化改革集成配套,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精神奋楫笃行,砥砺深耕展“实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需要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乡村振兴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沉下步子到基层,真正找到阻碍乡村振兴的堵点、痛点和难点;要敢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啃硬骨头”,聚焦最突出的问题、最薄弱的环节,精准发力,逐个击破。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不贪大求洋,不照搬照抄;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凝聚力量,初心如磐重“民意”。农民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是国家强有力的后盾,历史告诉我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农民富则中国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关键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根乡村“沃土”,播下“为民心”,悉心呵护“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农民群众“最盼”上解难题,在农民群众“最忧”上下真功。要重视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发动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稳慎推进农村改革,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权益,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成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帮助群农民群众提升素养,充盈心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惟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目标,接续奋斗,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交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高分答卷。(浙江省苍南县凤阳畲族乡人民政府 欧阳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