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做任务见实效,破“催收”有“门道”

2022-02-25 16:13:11 | 来源: 中廉导刊

在机关单位工作中,常有 “今天播种明天催收”的现象,即基层同志经常接到上级临时紧急任务,没多久就催着要反馈。“催收”现象的本质是急功近利、敷衍搪塞的形式主义。上级下派任务前,由于追求实效性,未能全面考虑任务需要的要素、牵扯的条线,对基层大量工作不够了解;而下级同志为任务所迫,办事扬汤止沸、隔靴搔痒,再加上双方沟通不畅,最后导致严重脱离实际.

人民的福祉是“鼓起来”的钱包,“火起来”的生活,而不是“厚起来”的报告。下级围绕“材料”做任务,上级盯着“报告”要政绩,一旦“应付主义”盛行,那么歪曲的政绩观、典型的形式主义也会随之而来。既给上下级双方增加负担,又给百姓留下形式主义的坏印象,可谓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纠正“催收”现象,要有“轨道”,写下调研的生动注脚。上级部门在决定布置任务时,应充分调研、实际考察,全面考虑、综合研判后决定任务完成时间。特别注意因“事”制宜,简单的任务适当减少报告要求,繁重任务可适当放宽期限;对于牵扯面较大的任务,要主动与其他部门上级协调,尽量避免任务布置的重复性、繁琐度。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融入“数字改革”大潮,用更科学、更直观的方式代替“报告文学”。用调研为基层减负,用考察让基层干部大展拳脚。

纠正“催收”现象,要有“通道”,拓宽沟通的阳光大道。基层干部一方面要令出惟行、攻坚克难,坚决执行任务命令,另一方面也要分清轻重缓急,遇到确有难事无法完成的,及时将真实情况如实上报,争取时间和物资的支持。上级部门在任务执行中要及时追踪任务进度,确有需要延长时间的,在保证任务质量下最大化延期。定期开展双方的交流大会,“谈谈心”、“诉诉苦”,再协调以后工作。上下级实现“双向奔赴”,才能让任务完成事半功倍。

纠正“催收”现象,要有“力道”,打造考核的强劲引擎。在考核工作中,定期开展“今天播种明天催收”现象的精准整治,让基层干部能心无旁骛为人民服务。适当提升任务实效的考核权重,用“群众声音”替代“总结报告”,倒逼上下干部抓落实、抓成效。定期开展专项考核,控制紧急任务数量,以强有力的考核制度吹散“今天播种明天催收”痼疾带来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风。

果树经过两季的风雨滋润,才能带来收获的馨香,政策任务要经过调研、设计、实施、监督,才能为人民带来切实福祉。每位干部应自觉减少“今天播种明天催收”现象,用“门道”消灭不良风气,把“催收”现象转换为“多浇水、勤施肥、常护理”,让任务开出果实、得到收成,让人民群众享受甜美硕果。(浙江海盐县委组织部 王雯欣)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