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聚焦重大应用场景,打造了一批具有重要标识度的“硬核”成果。基层作为数字化改革的承接者,极易出现思想包袱、水土不服等不适症,导致政策推进不畅、改革落地不足。站在数字化改革的深化之年,关键要在重大应用场景的落地畅通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轻装上阵,丢掉思想包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包袱”不丢掉,改革的手脚就难以伸展。为此,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破除旧理念、旧方法、旧知识,深刻领会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与深刻内涵,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切实增强推动数字化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树牢“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敢于在改革中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全力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争当数字化改革的弄潮儿。要建立健全改革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干部改革创新、大胆试错,纠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干事导向,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
落地生根,破除水土不服。数字化改革,只有融入基层,才有生命力;只有参与实践,才有力量。为此,要扎实做好“规范动作”,持续抓好重大应用成果的落地贯通,推动业务条线与平台功能的深度融合,用好用实数字化改革“倍增器”,切忌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要创新做好“自选动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推动数字平台的迭代升级,积极探索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功能模块,更好贴近基层实际与群众需求。要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注重倾听基层声音,减少行政命令式的强行推进,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
提速增效,补齐动力短板。数字化改革是一场长跑,只有动力强劲了,改革才能蹄疾步稳、久久为功。为此,要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干,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强大合力。要增强改革的争先意识,多在全市、全省层面亮成绩、晒排名,主动找准坐标、看清差距,营造比拼赶超 、争先创优的改革氛围。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将数字化改革纳入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对在推动数字化改革中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的干部积极予以表彰奖励,让改革者有奔头、尝甜头。(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委组织部 郑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