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从“三门干部”到“三融干部”

2022-06-24 13:40:00 | 来源: 中廉导刊

出家门,离校门,再进机关门,“三门干部”一词描述的是一批缺少工作经验、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诚然,“三门”一词是对客观实际的描述,但其延伸意可能带来的偏见则需要年轻干部努力用“身份融入、职能融入、心理融入”去“抗辩”。如火车变轨一般,身份属性的转变,生活环境的转变,核心任务的转变都少有停顿的时间。尽管听着前辈的经验,有理由相信迷茫只是暂时心境,只是从迷茫到适应之间的融入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存在犹豫畏难的情况原因所在。事实上,飞驰的火车不曾因为变轨而停顿,因此不需要慢下来才能完成身份转变,在工作伊始就应当努力适应。

身份融入,在自我强调中完成“服务者”身份的转变。身份是做事的站位,唯有基于自我准确的身份定位,才能对自己要做的工作理解好,规划好,落实好。但是,二十多年学生的身份属性带来的强大思维惯性,短时间内确实难以转变,工作出会出现“学生视角思考任务,学生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心理逃避责任”等现象。自我强调就是告诉自己:当以“服务者”身份做事。难题并非只有唯一答案,可以换一种思路,也需要逼自己一把。

职能融入,在学思践悟中完成“工作者”身份的转变。学生时代的知识致用少,应试多;而在工作中,知识学习便是紧紧围绕着工作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尽快做好学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对接,依赖于细致规划,将每一个工作进行全流程拆解,分析每一步骤的操作细节和衔接方式,考虑好最不利的结果,做好全面应对。依赖于敢于尝试,对于存在试错空间的工作,学习新经验,尝试新办法,发现新路径,变新奇与兴奋为尝试动力。依赖于记录总结,工作中,时间愈发碎片化,想法转瞬即逝,故可以做好记录并加以总结,用理解深入性对抗不确定性。

心理融入,在发现周边中完成“本地人”身份的转变。现如今,流动中国已成常态,但对于个人而言,来到异地开启的是新篇章,熟悉环境成为融入最常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事实上,融入可以是过程维度,通过学方言、学历史、学人文等长时间了解后变熟悉继而融入。也可以是瞬时维度,某一瞬间击中内心加强归属感,可以是下基层中,碰到家乡人在此定居,乡音未改,一个语气词变辨识出了“老乡”;可以是阅读地方志中,一个名人故事、一段变迁历史曲折动人,深入人心,但更多的是“一声谢谢”“一次感动”“一点收获”,源于熟悉度和体验感的增加,用抓住瞬时的冲击的抓拍眼,推动量变促成质变,完成新“本地人”身份的转变。(周科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