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八秩回响承历史荣光 抗战精神聚复兴力量

2025-10-23 09:37:45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人民政府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已然清晰。回望80年前那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中国人民以血肉为盾、以信念为甲,筑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钢铁长城。14年浴血征程,从白山黑水到扬子江畔,从长城内外到岭南大地,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份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荣光,凝结成伟大抗战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始终照亮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忠诚。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国土,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无数中华儿女选择成为英雄:赵一曼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守初心,杨靖宇凭不屈意志守抗联阵地卫家国,无名士兵用“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写忠诚。这种把个人生死融入民族存亡的爱国情怀,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抉择。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岗位上,这份情怀更应转化为每个人的担当——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服务群众,青年学子勤学笃行增长本领,都是“爱国”二字最生动的当代注脚。

伟大抗战精神的筋骨,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14年抗战,中国人民曾面临“亡国灭种”的绝境: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淞沪会战中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台儿庄战役里军民同心浴血拼杀,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正是这份“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让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今天的民族复兴之路,同样没有坦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突破瓶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外部环境的复杂挑战更需沉着应对。但只要我们像抗战先辈那样,把“不可能”三个字从字典里抹去,以“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就没有跨不过的沟、翻不过的山。

伟大抗战精神的血脉,是“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伟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地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华侨拧成一股绳,形成“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磅礴力量。这种“一盘棋”的团结精神,是我们战胜强敌的关键。如今推进民族复兴,更需要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东部与西部携手发展,每个普通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就能汇聚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让民族复兴的航船行稳致远。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将其转化为行动。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我们不必再经历枪林弹雨,但可以通过走进抗战纪念馆触摸历史温度,通过研读烈士家书感受精神力量,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铭记先辈牺牲。更重要的是,要把抗战精神从“历史记忆”变成“行动自觉”——面对困难时不退缩,面对责任时不推诿,面对国家需要时不犹豫。

80年岁月流转,伟大抗战精神从未褪色。当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回望历史,看到的不仅是烽火岁月里的牺牲与坚守,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坐标。赓续这份精神财富,把爱国情怀、必胜信念、团结伟力融入每一步前行,我们定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新辉煌。(杨杰)

【责任编辑:沈琦】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