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在民间
近日,在村民口中学得一个北方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村民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着一年的工作,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直沿用至今。现分享给大家。
二十四节气歌
打(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稳,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打(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打春也称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时至立春,北方并不是风和日暖,可明显感觉到“二月春风似剪刀”;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河边的已经可以看见河水开化,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惊蛰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乌鸦也在这个时节开始鸣叫。春分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此时北方大地里面已经看不见积雪,逐渐漏出地表。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是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河北一带,已经可以开始种植小麦作物;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在东北地区这个时节便可以种植玉米。
立夏鹅毛稳,小满雀来全。立夏鹅毛稳指这个时节鸡鸭鹅等家畜开始张新毛退旧毛,此时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小满时节去往南方过冬的鸟类已经回归,这期间气温上升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芒种是表示农忙时节,此时麦子需要收割,人们从家里走出来,去田间耕作;到了夏至,“不纳棉”表示出门不用穿棉衣了,此说法着重指东北地区,因为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只有到了夏至,气温才算是真正达到夏天。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和大暑这是两个时节,这期间北方的气温便能达到30℃,进入盛夏。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立秋是秋季的开始,这个时节大地面的草已经长大很高了,为了农作物可以正常生长,人们便会开始除草;处暑时节,一些早熟的农作物已经可以收割、收获,比如黏玉米等。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白露时节,北方一些蔬菜已经打籽,需要收割;秋分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此时农民会把自家园子的土翻一遍,并施上农家肥。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从寒露开始,天气明显感觉到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一般在农历的10月份,小雪时节,北方就开始下雪,地面已经开始上冻,此时已经不适合任何的动土施工了。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大雪到冬至时节,河面已经盖满雪,已经不能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小寒和大寒是北方最冷的时节,在哈尔滨夜间可达到零下40℃,过了大寒,转眼就又是一年立春了。(许金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