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姓民生 > 体育 > 正文

大坞镇探索“武术+教育”模式开辟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

2025-10-24 08:35:10 | 来源: 滕州市大坞镇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依托地方非遗资源优势,将武术教育纳入中小学“五育并举”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武铸魂”的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近三年,全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至近40%,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辖区内滕州市第三中学被评为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

滕州三中被评为国家级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

革新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

制定出台《大坞镇武术进校园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构建“课程+社团+赛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双时段”训练。创新推行“理论+实训”双段式课堂模式,每节武术课前15分钟组织观看专业示范视频,后15分钟分组实战演练。通过马步、腾空旋子、太极推手等基础与进阶动作训练,学生们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释放学习压力。结合校园武术社团活动与课后练习,确保学生每日习武时长不低于1小时。“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将传承三百余年的小坞梅花拳等地方特色拳种的历史源流和武德精神融入多学科教学。语文课融入武术诗词鉴赏,历史课探讨武术与历代社会变迁,文化研学课走访非遗传承人、研读老拳谱,全方位培养学生“谦和守礼”“尊师重道”的优秀品格。“常态化”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完善中小学武术赛事体系与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机制,建立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2025年4月,滕州三中武术队在山东省中小学生U系列武术比赛暨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武术交流系列赛(东部赛区)选拔赛中,荣获校园集体操一等奖和集体拳一等奖双项佳绩。

大坞镇峄庄小学举行武术操展演

推进协同联动拓宽多元化传承渠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机制,创新武术传播方式,形成家校社融合育人共同体。创新宣传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持续扩大武术文化覆盖面与影响力,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武术、学习武术。线上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推送学生训练集锦、赛事精彩瞬间与武术教学短视频。线下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周”、千人武术操汇演等活动,增强群众对武术的现场体验与文化认同。丰富主题活动。精心打造“武术文化节”“家长体验日”“功夫之家”评选、武术公益课等品牌活动,全面展示和传承武术文化。近年来,“学生小教练”携手非遗传承人深入村居开展公益武术课20余场,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习武热情,小坞村、大刘庄村等地常见“祖孙同台习武”的生动场景。推进资源共享。以国家级武术进校园试点滕州市第三中学为核心,开发“云武堂”数字化教学平台,将200余部武术教学视频向全镇中小学开放,定期组织优秀教练跨校带训。定时开放8处校园武术文化长廊,全面展示拳种源流、器械演变及武术文化等,营造“崇文尚武”的浓厚氛围。

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与专家入校指导

强化要素保障健全系统化支撑机制

完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强化经费保障、师资建设与评价机制改革,形成体教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支撑格局。培强师资队伍。实施“武术名师培育工程”,与山东体育学院、滕州市竞技体育学校建立教研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与专家入校指导,推动“教、学、研、训”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先后引进体育院校专业人才8名,年均组织专项培训20余场。创新“双师授课”机制,聘请民间武术家驻校传艺,实现“科班教练强技法、非遗传人传文脉”的协同育人格局。夯实基础设施。按照“一校一馆”标准推进武术训练场地建设与改造,因地制宜配备智能体测仪、专业训练器材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打造“历史文化墙”“演武场”等特色教学功能区,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目前,全镇已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武术训练场地4处。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体质+技能+品德”三维评价体系,将武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创新设置“青苗”“腾蛟”“伏虎”等武术段位等级,有效激发学生习武兴趣。在教师考核中推行“以赛代评”,将学生体质提升率、课程受欢迎程度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近年来已有5名教师凭此获得晋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显著增强。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