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基层动态 > 正文

三维联动破解就业考题

2025-09-28 15:37:52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万松街道办事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十四五以来,湖北省始终把就业工作置于民生保障核心位置,从岗位供给、人岗适配、保障托底的实践中精准发力,将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90万人以上。简洁数据的背后是千万劳动者的生计所托,更是湖北省以立体化举措托举民生福祉的责任与担当。

一、筑牢供给之“基”,以创业招商扩岗增容

岗位供给是就业的根基,湖北以“创业+招商”双轮驱动,从源头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创业赛道上,通过创业大赛搭台赋能,累计投入4亿元扶持9100多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让年轻创想落地生根;多元联动的创业担保贷款体系更精准滴灌,以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推动创新想法转化为具体就业岗位。招商引资同样靶向发力,全省以产业布局为导向提升招商质效,靠龙头牵引做全链条培育,2025年上半年亿元以上开工项目达1660个,同比增长8.6%;江汉区人大代表更借“进企业促发展”活动推动优质项目与本地需求精准匹配。这些落地项目从来不是冰冷的投资数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业机会,更以“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激活一片就业”的乘数效应持续扩容,让不同技能、不同需求的劳动者都能找到适配的发展平台。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让创业的火苗、招商的硕果最终都化作民生底气,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在岗位上握住安稳生活。

二、畅通匹配之“路”,靠精准培训破解错位

当前就业困境不仅在于“人多岗少”的总量矛盾,更在于“人岗不匹”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湖北省以系统思维破题育才,从鼓励高校开展实操“微课堂”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从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到校企合作开办订单班,让人才培养始终对标重点产业方向,实现“所学即所需”的精准衔接,以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更可贵的是这种培训没有局限于校园围墙,而是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技能提升网络,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年均开展超40万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人都能补短板、强本领。精准培训打破了劳动者“想就业无技能、有技能不对口”的困境,让普通个体能通过学习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以主动择岗收获职业发展安全感。“全民可及、按需施教”的普惠性培训更为湖北省光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输送适配劳动力,让产业升级有更坚实的人力支撑,形成“培训促就业、就业兴产业、产业惠民生”的良性循环。

三、织密保障之“网”,用健全体系稳住民心

就业的温度,不仅在于“有没有岗位”,更在于“岗位的保障好不好”。湖北省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持续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在参保扩面领域,稳步推进58.75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织密筑牢职业伤害保障安全网,充分释放新业态就业潜力。面对劳动者最忧心的欠薪问题,以欠薪“五治”模式为50.78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62.41亿元,用制度兜底守住“劳有所得”的底线。并主动打通社保转移接续渠道,让“不论在哪干,社保接着算”成为常态,提前疏解流动就业的后顾之忧。这一张以制度编织成的安全网,化作了劳动者手中实实在在的安心。当一名外卖骑手知道受伤有保障,当一名建筑工人拿回被拖欠的辛苦钱,当一名选择跨城发展的求职者不再为社保接续发愁,就业市场的根基就在这一点一滴的踏实感中越筑越牢,发展的温度更会传递到千家万户,每一个奋斗者都能更有信心地追求美好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期间,湖北深耕荆楚大地,厚植就业沃土,将这份民生答卷书写得厚重而温暖。“十五五”的新篇章即将开启,湖北的民生答卷亦将续写新篇,让发展的“大图景”融入千家万户的“小日子”,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持续注入最深厚的民本底色。(钟逸娟)

【责任编辑:徐嘉汶】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