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基层动态 > 正文

变“长江天堑”为“湖北名片”

2025-09-18 10:37:07 | 来源: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

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武汉隆重开幕,以江水为幕、以城市为台,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湖北,作为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与长江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脉联系。从古赤壁之战等诸多历史事件在长江沿岸上演,到如今长江穿湖北而过,塑造了武汉、宜昌等一众临江名城,长江不仅是湖北的地理坐标,更是承载千年文明的精神纽带。

回首历史,长江曾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李白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诗词既描绘了长江的壮阔,也道出了古人面对天险长江的无奈。江流湍急、航道险阻,两岸沟通艰难,长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阻隔而非通道。然而,随着现代交通、水利和科技的发展,长江已从昔日的天堑转变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湖北的价值日益凸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长江文化赋能湖北文脉传承。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湖北正处于长江文化的富集区。宜昌是屈原的故乡,荆州则留存着众多楚文化的遗迹。长江水滋养出的屈骚文化、三国文化、巴楚文化等,都在湖北大地上生根发芽。长江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正是湖北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的生动实践,如屈原故里秭归的龙舟节、宜昌的三峡号子、武汉的渡江节等,都是活态传承的典范。近年来,湖北通过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武汉长江文化展示区等项目,系统梳理和保护长江文化遗产。这些举措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更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推动文旅融合走向深入。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长江生态牵引湖北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导向。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和三峡大坝所在地,承担着守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岸线整治和复绿工程,湖北已拆除非法码头千余个,腾退岸线数百公里,江豚频现、鸟类回归成为生态向好的直观证明。同时,绿色生态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湖北长江沿线拥有西陵峡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还有黄鹤楼、晴川阁等承载历史记忆的人文胜迹。宜昌三峡人家、恩施清江画廊等景区,依托长江支流和自然风光,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通江达海,互联互通,长江通道助推湖北高水平开放。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是湖北融入双循环格局的重要通道,为湖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长江水道,湖北不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阳逻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开通了直达日韩、东南亚的国际航线,以及中欧班列“长江号”水铁联运线路,使湖北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2023年,湖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武汉港跻身全球内河港口前列。经济走廊沿江展开,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依水而兴,长江成为湖北连接国内外市场、促进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桥梁,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主席笔下的长江,早已不再是险阻天堑,而是焕发现代活力的发展动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更为湖北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正以长江为轴,统筹生态、文化、经济协同发展,将长江从地理天堑转化为一张集文化、生态、开放于一体的“湖北名片”。这条奔流不息的江水,必将承载着湖北的发展梦想,奔向更加开阔的未来。(王文慧)

【责任编辑:胡雪】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