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彩灯照亮共富路,家门口编织幸福梦
“共富工坊”建设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定向式共富工坊展现出丰硕的富民兴坊成果,其中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星海文杰共富工坊就是这样一个生动典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idea到一个工坊,星海文杰用小小的彩灯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
星海文杰共富工坊的创办人张书海,原本是一名在外打拼的企业家。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看到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潜力,也看到了乡亲们渴望增收的期盼。2022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将台州文杰灯饰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延伸到村里,创立了星海文杰共富工坊,带领乡亲们实现家门口致富。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村民对彩灯加工业不熟悉,担心学不会、做不好;村集体持观望态度,不确定这种新模式能否持续;企业也面临着生产效率可能下降的风险。但张书海没有退缩。他带着样品和技术人员,开始在健跳镇各个村庄奔走。经过多次摸索,工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村集体+片区联络人+农户”的运营模式。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村集体组织劳动力;片区联络人负责日常管理和质量把关;农户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加工。工坊总部则成为集散周边3镇10村的彩灯产品收发中心。如今,工坊实现了从单一加工到全产业链的升级,产品远销欧洲、泰国等地,年产值从500万元增长到超1000万元。
健跳镇通过三项举措,让小工坊带动大民生。组建帮富队伍,镇村联动组建“共富工坊帮帮团”,整合管片领导、驻村干部、镇妇联、镇工会、村两委等力量,开展劳动力需求排摸、工坊生产安全规范化建设、员工培训等各类帮扶举措,协助工坊化解风险、稳定经营。推广共富模式,发挥全域党建联建优势,大力推广工坊的特色共富模式,由工坊负责人张书海直接对接6名片区党员联络人,排摸出在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加工原材料。聚焦提富人群,建立低收入农户用工需求台账并提供就业岗位,对生活有困难的从业人员,采取预发工资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如今,工坊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企业获得了稳定可靠的劳动力,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工坊带动了超80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5000元。
其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创新模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工坊通过"送活上门+送岗到户+送技到人"的组合拳,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让农村闲置劳动力转化为优质人力资源。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更让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产企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工坊将企业发展与农村需求有机结合,既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源泉。多方联动是发挥全域优势的有效方式。通过党组织引领、企业主体、村集体配合、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闲置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源。工坊的成功证明,农村闲置劳动力不是负担,而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通过合适的模式和平台,完全能够将这一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健跳镇坚持把“共富工坊”作为扩中提低关键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全域推进,力促资源下沉、产业进村、送岗到户,有效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共同富裕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星海文杰正是一次找准路径、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这盏由小彩灯点亮的共富明灯,正照亮着越来越多人的幸福生活。(张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