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舌尖漏洞”守护纪律作风安全线
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密集通报的违规吃喝案例,如警钟长鸣。从“小饭局”到“大塌方”,从“八小时外”的推杯换盏到“破窗效应”的连锁反应,看似不起眼的一顿饭、一杯酒,实则是纪律防线上最危险的裂缝。
小节失守,违规吃喝背后的“破窗效应”裂变。中央纪委通报的违规吃喝案例警示我们,“八小时外”的监督盲区往往成为纪律堤坝崩塌的起点。当请托饭局被曲解为人情往来,特权饮酒被淡化成生活小节,实则是为权力寻租打开“破窗”缺口。那些藏身私人会所的一桌餐、变异为内部食堂的特殊宴请,看似细微的行为偏差,却在潜移默化中模糊公私界限,消解纪律意识。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一旦滋生,“微腐败”便会沿“破窗效应”的轨迹累积成塌方式腐败,最终侵蚀党和群众的信任根基。
思想筑基,让“尚俭戒奢”成为行动自觉。遏制“舌尖腐败”需织密“思想筑基、制度立规、监督延伸”的全链条防线。思想层面,需以常态化警示教育深挖吃喝小事背后的政治风险,让“尚俭戒奢”内化为公职人员的身份自觉;制度层面,应细化公务接待标准、划定商务交往正负清单,以禁酒令、消费电子化监管等铁规锁死违规空间;监督层面,要将触角延伸至生活圈、社交圈,通过大数据筛查异常消费、推广家属监督机制,对“关键少数”和高风险岗位实施“八小时外”精准防控。唯有让监督覆盖全时域,才能阻断破窗效应的传导链条。
长效治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舌尖上的腐败”是对纪律意识的永恒考验。从一窗不补到百窗必危,本质是对破窗隐患的麻痹纵容。唯有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较真劲纠治“微腐败”,以“制度长牙”的刚性遏制隐形变异,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追责、公开曝光,才能形成持续震慑。当每一名公职人员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当全社会对违规吃喝形成“零容忍”共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真正转化为滋养政治生态的活水,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纪律根基。
小节失守则大节难保,纪律防线的溃败常始于第一口酒、第一顿饭。唯有以破窗必补的政治警觉、防微杜渐的战略定力,将严的基调贯穿工作生活全场景,才能堵住“舌尖漏洞”,让清正作风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标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廉洁动力。(梁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