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南:持续整治农村环境 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眼下天气日趋炎热,环境整治持续升温。今年以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区委、区政府委政府采取“瞄准靶向、重点突破、补齐短板、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刚性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完善细化了“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综合考评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全区干部群众“呵护环境、人人有责、主动参与、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不打招呼”地深入各镇村和社区进行巡回检查督导,定期地区组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观摩拉练活动,实行现场就地打分、排出名次、公布考核结果,使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持了高标准、高质量和常态化。
思想不断加压,形成行动自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深化主题教育中,通过反复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论”的科学论述,深刻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是深化基层综合治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万事大吉了,也不是为了简单迎对上边文明创建检查督导临时“抱佛脚”、发动群众打个“突击战”,过后不久又反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永远在路上,半途而废得不偿失,也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必须树牢长期作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和决心。例如,位于丰南区西部的岔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共辖2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今年以来,通过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基本消灭了“脏乱差”死角和“卫生盲区”,全镇面貌整体翻新,保持了整洁的村容村貌。镇党委书记李向卉坚定地表示:“整治农村环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幸福工程。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到‘岔河不差’!”笔者在巡回调研中欣喜地看到,全区各个乡镇,几乎天天有行动,热火朝天的场随处可见。县融媒体中心及时播报,手机微信也是天天“晾晒”各地整治农村环境的战果,全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相互促进、保质保量、热度不减”的良好局面。
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一包到底”。今年以来,丰南区各乡镇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施“党建+乡村治理”三联工作机制。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统筹、班子成员包片推动、机关干部分派驻村,村干部带头实干,党员率先示范,网格员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区、乡镇和各村网格作用,利用大数据和“天眼”时时刻刻监控,抓拍“环境盲点”和“卫生死角”,随即派发“问题清单”,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主动作为,作风下沉,经常巡回本镇各村,发现问题就地协调解决,督促立行立改、达标为止。各乡镇下派的包村驻村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村民们一起共同参加义务清洁活动,为加快乡和美乡村献计出力,受到村民的欢迎和赞扬。
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促进全区平衡发展。今年以来,区里对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多次开展“分片联查”,并分别组织“起底解剖式”拉练。区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分组,随机停车、逐街检查、现场交办问题、实名投票打分,对治理成效大、排名靠前的乡镇村给予一定额的奖励;对排名落后给予适当绩效处罚,并转到村集体账户,专项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由于奖惩分明,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平衡发展、整体提升”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对农村环境整治处于“面貌依旧”的村子,从政策资金方面实行“重点帮扶”“重点倾斜”,激发和调动他们“争先创优、迎头赶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夏季天气炎热、各种传染病易发的特点,全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颇有成效。
强化长效监管机制,遏制整治“短期行为”。过来,在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有的乡镇村只要上边抓得紧,就发动干部群众打个“突击战”、见好就收。为了遏制这种“短期行为”,区里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并列入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实行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确保长效监督不失察、不缺位。并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清洁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在院内外和边角闲置地块,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游园“三园”活动,美化村容村貌,避免垃圾堆放污染环境;同时,推行“红黑榜单”,由美丽庭院代表户讲述改善人居环境的好办法、好意见,以人带户、以户带格、以格带村,不断激发全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热情和干劲。
笔者这次实地走访调研结束时,区领导坚定地表示:我们决心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篇大文章,用丰南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样板区的新成果、新贡献,助力全区农村全面振兴,为唐山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