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生态中国 > 正文

悟“两山”智慧 干“三农”实效

2022-06-23 13:48:38 | 来源: 中廉导刊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与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脉相承。党员干部干“三农”工作,应深刻悟学“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践行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中悟经济发展不得突破既定环境容量的规律,为农村人居健康营造清洁环境。当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超过5亿人,占总人口的36.11%,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和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在落实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各项举措中,要始终坚持生态先行,不超出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一方面确保空气、土地、水体等环境资源安全。科学施用农药,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控量及无害化处理各项规定,因“境”制宜发展产业,保障健康乡村生态。另一方面保持整洁、有序、和谐的村庄环境不破相。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尽可能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充分利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因“村”制宜开展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风貌。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悟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有机统一的重要性,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农村长期形成的自然资源系统和人文底蕴积淀,在发展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县人民栽泡桐、战风沙,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要想推动乡村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最大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就要做好“硬件”“软件”两手文章,既要综合考量当地资源禀赋、地理时空、业态特点等自然要素,又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就业增收、人居环境等实际需求,发展无害于甚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逐步形成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经济体系。

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中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文明乡风孕育厚植健康土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环境保护机构的国家,五帝时期,舜就设“虞”来承担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职责。可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环保理念已深烙在我们精神文明当中。当下,我们更应将这一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好,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生态文明,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强化生态文明言行,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陋习。强本而节用,倡导崇敬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勤俭节约、推行绿色消费,倡导垃圾分类、减少污染产生,倡导和合共生、营建和谐乡村。(邵智韦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包家村党委书记助理)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