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资于人”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流量密码”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兼顾“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已成为社会焦点。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出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投资于人”便是探索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
无论是“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结构性调整,亦或是“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再到“投资于人”的主客体转换和主动性增强,都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和牢记“国之大者”的重要性,要做到让财富沉淀于民、服务于民,在推动内在需求升级的同时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有效激活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投资于人,根本在于时代的变化。仅重视“物的积累”的传统经济增长效应逐渐递减,当技术、知识、创造力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迫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具象化,“人的机遇”正在到来,投资于人就是人的价值的释放。
投资于人,应把政府投资侧重点对准人民实际需求点,即围绕人居环境改善、让利提振消费、增加公服投入、民营经济发展、人才引育留用等方方面面做足文章。例如,云南元阳县基于哈尼族需求,投资修缮梯田沟渠,坚持绿水青山的同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让“乡土农民”变“生态股民”;湖北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改善金融供给条件、破除政策兑现“中梗阻”、推行“一企一策”等,切实保障国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全省组织部部长会议强调,要更大手笔培养集聚人才,实施“十千百万”行动,用“真金白银”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提升高端创新平台吸引集聚人才能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投资于人,看似“烧钱”,实则构筑一个“资源蓄水池”,今日对教育、医疗、共建、人才等的或隐形或实际的投资,都将在未来以创新创造、消费扩大、产业升级等方式产生回报。做好了“投资于人”的文章,便是破解了人民幸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陈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