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善治之道

——兼顾人性“温度”和法治“力度”

2022-12-31 15:46:02 | 来源: 中廉导刊

“治大国如烹小鲜,既要把握火候,也须注意分寸”。的确,“善治”是门“技术活”,需兼顾法律的硬度与人性的温度,任何一方出现短板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基层治理不深入,民众产生抵触心理,即便是政府大包大揽,也会让基层滋生“等、靠、要”思想......因此,为画好最大社会同心圆,我们要多措并举,以法律为抓手,把群众路线摆心头,推动治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真正做到“善治”。

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促进治理标准化。在治理过程中,法规标准起到了兜底保障作用,而只有立规矩方能守规矩,方能避免扯皮、内耗,方能让社会变得井然有序。一方面,完善法律体系,填补漏洞。当下,社会高速发展,各种新领域,新业态层出不穷,医美乱象、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浮出水面,不法分子没底线、钻空子,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站起来”、“富起来“都已实现,更要将居民健康“管起来”,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势在必行,绝不能让“三鹿奶粉”悲剧重演,虚假宣传渲染畸形审美、夸大治疗功效。另一方面,创新考核机制,丰富标准。国家要有“高屋建瓴”的法律风向标,地方也要创新性地建章立制,规范群众行为,如“红灰黑榜”等动态考核机制都是助力“善治”的有力武器。

深入群众,情理结合,促进治理人性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原则、方法,入情并存,让治理有“温度”,方能得民心,顺民意。第一,变通方法,深入群众。近日,抖者常出现小摊小败抵触城管,车主行人抗拒交警普法等现象,百姓一见“制服”就怕,正是出于群众与执法者距离感,因此,执法者要多与群众沟通,多找点“倒点开水”等善意借口,建立接触机会,拉近双方距离。第二,以心换心,体察民意。干部群体在工作上要多为群众想想,厚植为民情怀,对重大问题讲明利害,日久百姓自明干部“苦心”。第三,灵活处理,人情并重。群众“好心办的事不能被“刻板”寒了心,对于群众的善意,如自发修路等,我们要以规办事,但更要积极引导,变通方法,灵活处理,让正能量得以传播。

集中众智,聚集合力,促进治理高效化。唯有百姓自己“当家做主”,积极投身基层建设,政府社会治理才会有最大的活力。曾几何时,没有自治意识的贫困村还停留在惰性思维上“嗷嗷行哺”,既浪费闲置的资源也不利于群众智慧的发挥。近年来,不少贫国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治优势,不论是自产自销的花椒酱,还是自修自建的古民居,亦或是欣欣向荣的合作社,都展现了基层自治的可行性,创造性与巨大效能。自治模式已彰显了其独特优势,是“善治”的题中应有之义。(金华市磐安县新渥街道 罗誉之)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