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大,谱写现代篇章
近日,江苏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旨在解决检查结果“回看”问题。该新政的推出,让长期困扰群众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的就医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获得患者点赞。
方便群众就医,不止是挂号环节。为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资源和就医费用,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应运而生,省内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跨院调取患者影像资料,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为破解反复排队、反复付费的痛点,连云港6家市直属医院实施的“先医后付”医疗服务模式;为化解“上班族”“学生族”等人群就医不便的难题,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等特开设“夜间门诊”;为破解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脱节问题,泰州市卫健系统打造“上车即入院”急救模式……聚焦看病“小细节”,提升群众获得感,江苏省一直在努力;擘画发展“大棋局”,惦念民生“冷暖事”,江苏省一直挂心头。
医疗正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江苏省的这一系列医疗方面的举措,无不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要深刻领悟这句教诲,首先需要明白何为“中国式现代化”。顾名思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要强调“民生为大”?古有云:“民为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民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它在发展目标上,既从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同时又内在地包含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有人。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它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整体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人民至上”一直是我党坚持的理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立场也就是我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更是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切出发点与落脚点。“而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民生为大”,不仅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体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导向,旨在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而民生实则又连着内需与发展,惠民生本质上也是抓经济、促发展。在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切入点,持续不断地提升民生福祉,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纾难解困,还有能帮助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发展潜力。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发展和民生相辅相成、良性循环,让发展更有力量温度、让民生更有持续保障。要发展向前,还要民生向暖,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会更有底气、韧性与活力!(杨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