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练就振兴发展“针灸功夫” 绣出中国乡村“百花齐放”

2024-01-02 09:30:45 | 来源: 余姚市临山镇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二十年来,从“千万工程”的治理,到“两山理论”的调理,始终践行着中国思维,中国特色。随着乡村发展层层深化,乡村振兴工作更是要做细到点、做实到根,练就好“针灸功夫”,疏通“经脉”,激发乡村新活力。

找“准”穴位,扎实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坚持走好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作为大家中的一份子更是要走好自己乡村的特色发展道路。中医讲究身体的阴阳调和,乡村发展更是要注重一个“协”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的和谐共进,两者之间更是不谋而合。调研需要“望闻问切”,结合各乡村实际,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让乡村从振兴到焕彩。

磨“精”针头,改革创新是乡村工作的利剑。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更是在各个生产领域起到关键作用。而技术发展核心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如何培养乡村的“高精尖”团队,如何磨砺这把剑,需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将科研技术带到生产实际。平台吸引人才,人才创新技术,技术带动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巧”劲下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用巧劲。数字化、互联网大行其道,乡村振兴工作更是要赶上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借助数字赋能让乡村管理工作更加透明有效。同时,互联网拓宽了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简单的“网红”两个字可以赋予农业生产全链从生产到销售更多活力。汇集乡村广大力量,“一村一品”品牌化的成功创建,更是能够仅用一个词深入人心,体现出乡村的特色。要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应对乡村基层工作的千丝万缕,拧成一条坚实的乡村发展新道路。(鲁启东)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