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本色,共建“一带一路”
日前,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三大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致辞,对“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和高质量建设八大举措进行了总结,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充分证明了坚持开放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新的起点,我们应该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坚持开放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一语道破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二战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席卷而来,生产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据2008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3个国家的经济都保持了25年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开放。而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指导下,我们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其它国家一百多年乃至几个世纪的发展,并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三大投资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是一个奇迹。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兴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不是依靠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无不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古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古代“丝绸之路”,使中国得以对外交往;玄奘远赴天竺,促进了中国对印度佛教典籍的翻译与传播;鉴真东渡日本,把唐代的先进文化带到了东瀛,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文明;郑和七下西洋,极大地推动了中、西两国间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到了现代,国家大剧院自成立16年来共推出102件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并与100多个国家、40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有43项非遗被列入教科文组织名录或名录,居全球首位,向世人诠释和推介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用这些“活起来”的非遗将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传播出去,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球。
坚持开放发展,增进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这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国际社会正处于动荡转型的新时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在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加强战略交流,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进步。比如,在贫穷这个世界性的大问题面前,我们党没有任何保留地把自己的脱贫经验同其他党派共享,协助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提升本国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世界扶贫。与“一带一路”各国共同协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各国政党、社会组织、智库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的公平、高效、协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开放发展为基本导向,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路径,走深走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之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詹欣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