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综合资讯 > 正文

助力乡村振兴,留住美好乡愁

2023-06-12 10:04:46 | 来源: 中廉导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势在必得,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动力,生态振兴是保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充实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质量。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引进。借助高校、科研院校等,让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人才走向乡村基层一线;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对重点领域人才开展专业培训,鼓励乡村基层干部自我提升学习,不断提升乡村人才创新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且能干事、会干事的乡村建设“主力军”。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设置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激励措施,激发基层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保障他们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权益,增强他们在乡村的幸福感、满足感。只有留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是动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方面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功能。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一方面,要挖掘乡村已有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乡村蕴藏着特色的文化资源,传统村落、特色古街、自然风光、田园景观,更有民族节庆、传统民俗。借助直播、旅游博主等流量,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品尝乡村特色美食,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打造乡村文旅综合体、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强化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让乡村群众“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另一方面,立足乡村文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阵地,打造农家书屋等文化、休闲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村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乡村振兴,生态是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做好生态振兴,要突出群众主体,村民作为乡村的主人,在推动乡村生态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发挥主体作用,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垃圾处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组织建立专人环境整治队伍。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鼓励绿色消费。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选好发展产业,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珍惜乡村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一山一水、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美丽乡村装扮美丽中国。

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蕴藏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无限希望,乡村振兴关乎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承载着农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唯有抓牢人才、文化、生态,精准发力,驰而不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中国土地上最靓丽、最耀眼的风景。(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人民政府 组轩)

【责任编辑:波波】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