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思“忙种”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喜悦与忙碌,是芒种节气的主旋律。这忙里一半是收获,一半是希望,恰如青年身处基层,既有“忙”的节奏又有“种”的希望,应当怀揣“一刻不得闲”的紧迫感,始终散发蓬勃朝气、汲取智慧力量,主动迎接风险挑战,才能有“收获万颗籽”的喜悦。
“忙碌”而不“盲目”,播下红色种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筑牢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处事务繁杂的基层一线,青年应“忙碌”而不“盲目”,点燃理想之火、补足精神之钙,在坚定信念中立志明向。一百多年前有志青年高擎“五四”火炬,将青春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时至今日,基层青年应主动接过“五四”火炬,让红色种子落地生花。应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厘清方向,在行动上锚定坐标、把握航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勤勉笃行而不自乱阵脚,志存高远而不迷失方向,在投身基层、服务群众、奉献青春中展现青年的作为和担当。
“繁忙”而不“迷茫”,播下希望的种子,以“鸟欲高飞先振翅”的姿态鼓足奋进之力。“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正如基层青年应牢牢把握在基层成长、历练的关键时期,始终谨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学会在基层自找苦吃,主动吃勤学、善思、苦干的苦,在实际问题中掌握破题真本领、在纷繁复杂中练就担当铁肩膀。过硬的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不接几次“烫手的山芋”,怎能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青年成长没有捷径可走,惟有立足岗位,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拼搏者、勤耕不辍的奋斗者,才能在重重历练中积累好经验、在埋头苦干中掌握真本领,成为基层的多面手和硬脊梁。
“匆忙”而不“鲁莽”,播下关爱的种子,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坚定为民之心。种子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地、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基层的锻炼。身处贴近群众的基层一线,青年以“群众事无小事”为宗旨,下足绣花功夫。群众工作最忌莽撞,需时刻谨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基层青年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等事项,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村里解难题”等活动,多敲群众门、多走田间路、多问农家事,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将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需,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交流,用细致耐心架起沟通的桥梁,春风化雨般解决群众问题。(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溪港乡人民政府 孔梦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