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切忌“糊弄”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别干部却抱着“糊弄”的态度予以对待。“敷衍式”“刮风式”“虚浮式”……诸如此类的调查研究不仅毫无价值可言,反而成为了伤害民心的“利器”。因此,调查研究切忌“糊弄”,要真正调出实情、研出实效,成为助推事业发展的“高燃力量”。
目标任务“瞄得准”,切忌有“打卡交差式”的糊弄态度。“目标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调查研究应该聚焦到发展前沿、基层“最后一公里”,而非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抓耳挠腮凑数据,有种“懵懵然”脑袋空空之感。特别是在变化加速的今天,群众的诉求、期望在随之变化,发展的要求亦在与时俱进,如果不能扎根在泥土里、沉浸于时代中,就难以淘出“真金”、找准“问道”。调查研究的首要课题就是目标任务“瞄得准”,正所谓“解一卷而众篇明”,始终关注热点、聚焦难点、直面痛点、揪住堵点,才能将问题“一网打尽”。这绝非以“打卡交差式”的态度能糊弄的。我们要拿出负责担当的精神和作风,以“实事求是”为源、以“较真碰硬”为源,将调查研究“镜头”前置于发展一线,来场走得准、看得细、问得深的有效调研。
问题方法“研得透”,切忌有“全程靠忽悠”的糊弄态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调查研究当始终围绕着“民生福祉”发力,这不仅是一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宝贵机会,亦是增强干群关系、蕴浓鱼水深情的重要“沟通工程”。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势必要直面群众的“赞美”或“批评”、“抱怨”或“询问”。然而有些干部抱有“全程靠忽悠”的糊弄言论,听到批评之语时就“顾左右而言他”、听到关切利益问题时就“空话套话一通输出”,既挖掘不到民间智慧的“宝藏”、更对问题“一知半解”。要想问题方法“研得透”,既要甘当“小学生”向群众拜师学艺,更要牢记公仆使命始终“置顶”人民,在追根溯源、细细研究中形成“问题账本”,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整改行动“落得实”,切忌有“雨过地皮湿”的糊弄态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的落脚点当始终围绕“服务大局、惠及民生、助力发展”来发力,因此,有效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效应,是题中之意、更是答卷之思。然而有些干部却生硬地将二者剥离开来,陷入了“说做两张皮”的套路之中,对群众的许诺是“言之凿凿”,落到实处的行动却“寥寥无几”,多来几次,自然费时费力费神、且伤心伤人伤情。所以,要让整改行动“落得实”,调查研究就切莫陷入“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更切莫有“雨过地皮湿”的糊弄态度,要真正拿出“当日事当日毕”的实干精神和勤勉功夫,脚踏实地、一步一印将问题解决到底,不断催生变化、带来实惠、烘热幸福,不断擦亮调查研究的“含金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水局 章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