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莫让真干实做,变为“指”上谈兵

2022-12-29 15:53:52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规范村级组织职责,持续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基层工作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逐渐实现具有高效性、便捷性的办公新模式。为了体现工作创新性、突出工作亮点,开发特色数字化平台成了各部门体现政绩的方式之一,随之带来的是不断扩容的手机内存,疲于应付的手机通知,泛滥成灾的应用软件,让掌上办公开始变味,甚至成了基层工作者“指尖上的负担”。

数字化平台开发要注重实际需要而非刻意创新。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数字化平台开发旨在优化民生服务,减轻基层负担,因此必须要将优化基层使用流程,提高民生服务质量贯穿开发全过程。同时要根据群众需求呼声和基层实际情况,选择妥帖的工作方式,而非一味的以开发应用为创新。肆意开发应用,为创新而“创新”,本质是没有找准应用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数字化发展中的形式主义。平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数字化平台开发要以基层需求为基,以人民反响为本,紧贴基层实际,解决切实问题,才能体现应用的价值和创新。

数字化平台应用要注重统筹协调而非各自为营。在信息时代,数据驱动和数字治理是现代化政府建设的核心,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搭上数字化“快车”。在持续高涨的“数字热”中,用好数字化平台,更要谨防形式主义现象。如各级部门单位自建、自营、自用数字化平台,平台建设缺乏“一把尺子”,存在数据接口瓶颈,造成资源浪费;盲目追求所有权,拒绝数据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增加基层工作;缺乏统筹管理,功能重复,多方开发,使用场景受限,平台趋于“僵尸化”。数字化改革,手段在“数”,关键在“人”,要聚焦数字化平台使用的高效性和舒适度,打通数据融合屏障,实现平台有机联动,化繁为简,切实提高基层工作效率,解决群众办事的难点和痛点。

数字化平台考核要注重实事求是而非数量指标。无论是数字化平台、政务服务数字应用,还是官方公众号,数据量、下载量和活跃度是一个平台受众广度的体现,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考核指标。但当数据服务于考核,以使用量和数据量作为评价标准,人为限定平台使用指标下限,迫使基层干部花大力气“刷”数据、“抢”流量,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理念,也违背数字化为基层减负的初衷,反而掉入“数字化形式主义”的陷阱。考核“准线”不能只盯着数据数量和速度,更要瞄准增加群众获得感、提升办事服务效率等多方实效,避免数字化服务的空心化、表面化。

数字化只是手段,让人民群众受益才是最终目标。把握数字化平台使用初衷,不搞“花拳绣腿”,杜绝“形式主义”,才能让数字化发展成果为民所用,才能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2021届县乡选调生 范卓莹)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