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拒绝“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

2022-12-20 08:31:24 | 来源: 中廉导刊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新冠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人数不可避免地将迎来“高峰”。此时“早阳早好”“大家一起阳”等论调在网络中四处流传,更有甚者称,感染一次新冠肺炎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针对此类舆论,已不断有专家学者表示不主张此类行为,请不要再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

缺乏科学依据,容易造成错误认知。虽然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新冠病毒的特点就是毒株多、变异快,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发生逃逸,即使已“阳”过一次,在遭遇其他毒株时仍有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反复感染会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力,特别是对身患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群或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风险仍较大。简而言之,早“阳”不意味着不会再“阳”,此类言论若是成为舆论主基调将会使人放松警惕、疏于防范,感染者陡然增多,基数扩大后重症比例会随之增加,反复感染风险不断扩大,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都将面临更大风险。

加快疫苗接种,真正筑起防护屏障。接种新冠疫苗作为疫情爆发以来老生常谈的防疫举措,无论疫情防控政策如何优化调整都不会改变。在“早阳早好”等论调中,有人认为“阳”过就等于一次疫苗接种,但无论从奥密克戎毒性多低,其安全性仍无法与经历过无数次临床实验的新冠疫苗相比,因此与其靠“阳”免疫,不如尽快完成疫苗全过程接种。大量的监测和研究已经显示,老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中,未接种疫苗人群发生重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接种疫苗人群。

资源储备不足,容易引起医疗挤兑。网络信息时代下,任何论断都有可能受到追捧,特别是“早阳早好”“大家一起阳”这种能代入民众情绪的论调,但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数以亿计的人同时感染了吗?至少医疗系统没有准备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没多久,随着感染人数“高峰”不断逼近,仅半个多月许多小县城的阳性患者人数猛增,而医院的床位却捉襟见肘,连花清瘟、感冒灵等相关药物需要激增,而医院、药店的供应却难以为继,“阳”了却无药可买的现实不得不防,种种情形下,一时间仿佛回到2020年初疫情初次爆发之际。为此。在医疗资源尚未准备充分前,必须坚决反对“躺平”、“早阳早好”等心态,能不“阳”则不“阳”,能晚“阳”尽晚“阳”。(浙江省磐安县安文街道选调生 陈宇晗)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