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规律 迈进“后疫情时代”
12月4日晚,浙江各地相继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明确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乘坐地铁、公交,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冬夜里的通告,令人颇感振奋。疫情防控近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浙江一直走在科学精准、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之后,广大民众要把握三个规律,筑牢三道“防线”,更好迈进“后疫情时代”。
一要科学把握病毒毒力由强到弱的规律,筑牢心理“防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疫情三年来,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和了解一直在不断加深。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从国内这段时间来看,各个省市的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无症状加轻型的比例在90%以上,而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此时,基于病毒毒力由强到弱的规律,适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延续了浙江一贯的科学精准防控战略,通过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避免了疫情防控因“高射炮打蚊子”,而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符合民众的期待和专家的研判。
二要准确把握防控措施由紧到松的规律,筑牢落实“防线”。冬天之后,便是春天。纵观三年疫情,不难发现,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因时因势作出的科学调整,其原因和背景是清晰的,最大的出发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防控措施由紧到松,绝不是“突然转向”“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科学决策,源于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精准指导,基于对当前疫情发展态势的科学研判,来自于三年来每一次实战经验的总结提炼。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环都很重要。回归正常是人民的共同心愿,必须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优化调整后的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三要理性把握经济社会由静到动的规律,筑牢发展“防线”。优化调整后的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更加科学和精准,可以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减少因过度防控带来的非必要损失,将方便民众正常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并不是“放开”,更不是所谓的“躺平”。细读通告,就能发现,关乎“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仍须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场所码”,防控措施没有松;通告还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任何“一放了之”“放飞自我”的行为,都会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平衡”。(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薛光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