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民至上
近日,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发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迅速登上热搜,并刷爆了朋友圈。文章用实际数据直接表明了中国不能“躺平”的原因,表明了疫情下中国选择同舟共济,去尊重和守护每一个人的生命,一字一句温暖人心。
从2019年新冠肺炎爆发到如今已有近三年,随着这场疫情防控战战线不断拉长,人们的内心防线也渐渐被击溃,疫情刚开始时恐惧来源是致死率、后遗症、传染性、治疗方式和药物的缺乏等,在接种完疫苗后,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感到害怕的同时也对没完没了的疫情感到疲惫与迷茫,而现在,更多的恐惧和抱怨是实行防疫政策时“层层加码”所带来的压力,是“防疫至上”代替“人民至上”的扭曲理念。
作为党员干部,既要把握“一盘棋”,又要打出“组合拳”,一举一动应充满人性光辉。实行政策时常讲究因地制宜,但因地制宜不能只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在正确解读中央政策,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前提下。同时在执行“动态清零”过程中要时刻警惕防控政策的跑偏、变形、走样,不能为了管住自家区域而给防疫“层层加码”,这样做,防住的不是“病毒”,寒了的却是“人心”。因此,要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和作风建设,发挥出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创造力,有能力打出有章法的“组合拳”,既不能“摆烂”“不作为”,也不能“一刀切”“大一统”,而是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精准防控,去规划、去找寻其中的“最优解”,同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了民生经济、百姓生活。
作为普通民众,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又要练好“火眼金睛”。一言一行要做到沉着冷静。广大群众要始终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某些地方性的不科学不精准的做法而全盘否认疫情防控政策,否定“动态清零”方针,而是要看到全国一盘棋上“人民至上”的不变理念,认识到我们所选择的是一条“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时制宜”的抗疫之路。在疫情防控中广大群众也要做好监督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对于出现的某些问题,不能以点概面,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片面得认为他们都不好,也不能随意听取网络上的不当言论,随意传播虚假消息制造恐慌,而是要沉着冷静,练好“火眼金睛”,能分辨“孰是孰非”。12月5日,浙江各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虽然政策放开了,但是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始终“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正如文章中所言“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冬日虽寒,人心温暖,疫情之下,人民至上,终会驱散阴霾,洒下阳光。(刘可欣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