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2-12-04 15:39:31 | 来源: 中廉导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优势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人才发展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才能使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使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的每一步走得更加有底气。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激活人才源泉。人才为发展带来新动能新优势,教育为人才提供新沃土新源泉。一要巩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二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强化教育工作中的科技力量。加强教育创新环境建设,以数字赋能教育,以教育促进人才发展、充实人才储备、活化人才血液。三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领域人才。聚焦力量运用核心技术引才育才,让人才培养工作时刻紧跟国家战略推进步伐,优化人才发展布局。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优化人才环境。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要依靠大型城市的人才高地优势,着力建设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大平台。利用产业集群、资源集群优势,设立长期领军型人才战略培养目标,进一步扩大高精尖人才吸引力,进而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竞争力。另一方面,各地人才培养政策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补足地方短板。推动人才机制体制配套改革,因人施策、因需储才、因材施教。在人才的“引、用、育、留、管”多环节盘活人力资源,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系统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助推人才转型升级。坚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一起抓,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多维度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以需求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依托,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既要破除人才壁垒,用人唯贤。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引导企业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引进“高精实缺”国外人才,摒弃地域成见,促进人才交流、优势互鉴。更要优化人才遴选方法,科学选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而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积极构建科学系统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措施相互衔接,着力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减少人才发展限制,减轻人才发展后顾之忧。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迫切需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为之奋斗。我们不仅要善育英才、能聚英才,更要让英才能有用武之地。唯此,人才可得以形成,人才创造力可竞相迸发。(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政府桃源街道办事处 黄信剑)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