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做“红旗渠精神”的践行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红旗渠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练就坚定信念的“原动力”,践行自力更生精神。1960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为缓解干旱缺水的局面,林县决定开山凿渠,引浊漳河水入林。林县人民没有选择依靠国家,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建自己的渠,出乎意料的是,林县《引漳入林动员令》发布后,37000多人自发扛着铁锹和十字镐,奔赴浊漳河。“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工程动工时,林县县委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建设过程中,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践行红旗渠精神,就是要践行这种敢于“从无到有”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没有条件就主动创造条件,不断在不等不靠中闯出新路子。
练就风雨同舟的“凝聚力”,践行团结协作精神。人心齐,泰山移。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是“新中国奇迹”。红旗渠修建时,工地是前方战场,机关、厂矿、农村就是后方阵地,前方开山劈岭,后方全力支援。正是有十万人的凝心聚力,团结合作,才有了这条“人工天河”。团结是党员干部战胜前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把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往前走,聚“众人拾柴”之焰点燃新时代之光。
练就舍己为公的“战斗力”,践行无私奉献精神。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曾有81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可以说,没有老一辈们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古往今来,这种无私奉献的实例比比皆是,“燃灯校长”张桂梅同志带着20多种疾病一心扑在教学上;李大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一代代航天工作者舍弃小家,积极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他们舍弃多彩的生活方式,默默耕耘在不为人所知的岗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新时代里,党员干部要学习和传承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在自己的工作中追奉献之光,呕心沥血投入,让无私奉献精神不断丰富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成为越来越多人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刘甜甜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莒溪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