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留痕主义”束手束脚
双脚落地的第一要事不是探访民众,而是“咔嚓”留影,巡查暗访的第一桩事不是实地调研,而是翻看台账。近年来,过度留痕的“留痕主义”愈加兴盛。因此,要及时矫正纠偏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留痕之风,一改大雨一泼即淡“水中留痕”的做派,真正做到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留痕本是方便办事的干部回头看,方便“验收”的群众多了解的重要窗口,是督促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噱头的有效举措,却逐渐走向“突击补痕,凭空造痕”变味走样的尴尬形态。为了证明工作行之有效,追溯的不是实际成果,而是过程资料。始终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加重不必要的台账梳理负担,重复无意义的“稿来稿去”频次,只会让“留痕”二字飘忽不定,虚浮于空,落不到百姓群众的头上身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总把补痕造痕当第一要务,忽略了工作本质,是把自身凌驾于群众之上,最终也只能落入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境地。
摆正掰直被曲解的留痕,需要做好“加减法”双运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吸纳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心声,将不合理的负担过重的留痕任务“修剪”掉,把合理的考虑得当的留痕要求保留好,实现“留痕管理”的“断舍离”。坚持留痕从实际出发,注重重点项目部署、重大会议筹备、创新工作梳理的记录,给台账报表适当“塑形瘦身”,给基层干部合理减负释压。摘除基层干部“表哥”“表姐”的名号,绝不能让“过度留痕”绊住干部靠近群众的脚,拦住群众亲近干部的手。充分运用考评指挥棒,建立模块化考核机制,从多维度、多方位、多模块细节化剖析个人,既要讲求结果导向,又不能忽视过程因素,既要看到实际成果,又不能忽视百姓口碑。牢记留痕是手段并非目的的观念,树立“实绩论英雄”的风向标,杜绝“不重成果只重留痕”的一刀切做法,让基层干部愿干、敢干、能干,营造以干为先、以创为重的良好工作环境。(中共义乌市委组织部 楼静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