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胸怀时时放心不下之责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党员干部要始终怀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提升政治领悟力、政策执行力、局势判断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时时放心不下”需要“心中常常牵挂”。百姓事为首要事,百姓安为首要责,各级干部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民生小事当做自己的头等大事。“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作为年轻干部,更是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忧心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办事难、门难进、脸难看”“鸡娃”、“内卷”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些干部在工作时没有抓牢民生“基本盘”,没有细耕民声“责任田”,没有架起民生跟着民声走的“连接桥”。“放心不下”就是要常常牵挂民情民意,练好眼力,洞察发展“薄弱点”;练好耳力,倾听群众“好声音”;练好内力,筑牢民生“桥头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为百姓解忧为己任,而不是为应付工作,吃官家粮而不做应做事。
“时时放心不下”必要“事事紧抓不放”。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这是各级干部应当有的觉悟。现在仍有许多百姓在办事时遇到“互相推诿踢皮球”“各扫门前雪办事难”“督查一阵风,躲过就放松”的问题。这种情况,正是各级干部们需要杜绝的。年轻干部更要有”紧抓人民之事不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即使当下办不好,也要放在心上,想办法,找途径去办好,要办的尽快、尽好,让人民群众看到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决心。不落入空谈的窠臼,了解群众的“刚需”,俯下身子去服务,迈开步子去解决,让自己的脚底沾点泥。在办完事之后也不能松懈,要用好回访这个“杀手锏”,看看百姓之事是否办妥,看看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好起来。做可以让百姓安心、放心、信任的好“官”。
“时时放心不下”更要“常常防患未然”。当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艰巨繁重。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风险防范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对于这些随时到来的挑战,各级干部必须提前应对,每一件事都不得松懈,绷紧忧患之弦,担起责任之担。双碳战略的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执行无不体现出了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的忧患意识。各级干部应赓续发扬好“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之担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办好百姓当下之事,更要防患于未然,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提高自自身能力,以更好为人民服务。要常常思考百姓需要什么,百姓忧心什么,发挥好居安思危的关键一招,才能在新征程上征服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
“时时放心不下”,是年轻干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不断前行的动力。唯有“时时放心不下”,才能拥有行动的“主心骨”,才能牵住民生的“牛鼻子”,才能织密服务群众的“惠民网”,为百姓谋幸福,谋安康。(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政府更楼街道办事处 莫舒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