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的“三问”之答
近期,“小镇做题家”成为网络热词,原本是出身平凡、只知埋头苦读的青年学子的自嘲,却被曲解为求而不得、妒贤嫉能的“酸柠檬”。践踏公平而对努力奋进者戏谑嘲讽,是对群众期待“努力就有回报”的辜负,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亵渎,物议沸然、群情激昂自是理所当然。然而,遇事“不平则鸣”的做题家多,功成名就后为“庶民黔首”发声者少。不禁让人思考,当下这些为自己遭遇的不公而群情激奋者,在更弱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是否能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在他们跃龙门而登“天子堂”后,又是否还能记得一道面土背天的“桑梓乡里”。因此,解答好“反对什么,反思什么,做些什么”这“三问”,便是小镇做题家成长的关键。
“小镇做题家”在反对什么?建国之初,毛主席不开念旧谋私之先例,拒绝给杨开智在京安排岗位。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小镇做题家”热议的源头,是明星“考”编不需要笔试、更不需要线下面试,这无疑是赤裸裸的特权现象。元时官制世袭荫叙而民分四等,于是人心离叛、四等南人敢啸石人一眼;明末不减宗室用度反加征三饷,终至天下兵起、事务农垦亦可一奋铅刀。在事关人心向背的事上动用“特权”,无异于沉水入火、自取灭亡。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政清人和从来不靠一两个公子王孙出将入相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升斗小民凭借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在史册人心中提笔勾勒。
“小镇做题家”要反思什么?在这场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讨论中,有观点指出考试选拔可能会导致“穷人得势便猖狂”。古往今来,确实有部分出身“寒门”的干部在小镇奋笔时能胸怀天下,在庙堂为官后却公器私用。这些人不顾大局、为了升迁不择手段;执政严苛、毫不在意群众利益,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感多出于此。须知出身寒微更要严于律己、谨守为民初心,不能因为“出身农村”就欲壑难填、产生“找补偿”的想法。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到“穷,穷怕了”,出身贫苦、忘本失魂而沦为金钱奴隶者何其多也。“小镇做题家”们要躬身自查、见不贤而内自省,不忘来路、才可永葆清正本色,正道直行、方能不坠青云之志。
“小镇做题家”该做些什么?凿壁偷光萤囊雪、闻鸡起舞祈亮剑,不应只谋门户之私,解阶级跃迁的个人难题,而是均腴田、共富裕,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相结合,解共同富裕的时代考题。鲁迅先生有言,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在向更高阶层要公平的时候,绝不能对比自己发展差的人摆架子。发奋攻读,不是为了在“舒适躺平圈”里徘徊,更不能对办事群众颐指气使,而是要积极向为了贫困县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牺牲在攻坚一线的前辈们学习,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面敌而战、死不旋踵,知己溺己饥解民生之疾苦,弃三尺微命谋庶民之出路,以共同富裕求民族之复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党建办 倪鑫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