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增强杀“毒”效力 确保“肌体”健康

2022-06-24 16:34:38 | 来源: 中廉导刊

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毒瘤、毒源、流毒,可谓“毒”霸“天下”,危害一方政治生态,破坏党员干部政治肌体,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所深恶痛绝。必须不断查处毒瘤、清除毒源、扫除流毒,确保党的政治堡垒稳固、党员政治肌体健康,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自我揭短、自曝家丑”的勇气查除“毒瘤”。“毒瘤”就是“恶性肿瘤”。长在“肉身上”,就会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侵害,长在“思想上”,就会消磨人的“意志力”,让人渐失“免疫力”。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说,“毒瘤”就是腐败行为、就是不正之风、就是违法乱纪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讲,“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干部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腐败“毒瘤”的形成,就是思想上的“灰尘”“毒素”查找不及时、清理不彻底,日积月累所形成。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巡视巡察、教育管理、谈心谈话等多种“检测仪”“探测器”查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纪律规矩等是否落实和执行到位,做好经常“排毒”,保持清廉“容颜”。

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胆气清除“毒源”。任何“毒瘤”的形成都有其“源头”。“治标”还需“治本”,标本兼治才能相得益彰。就如何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查清“毒素”“毒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刮骨疗毒、治病救人。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胆气,在挖掉“毒瘤”的同时,进行追根溯源,以自我革命、敢于斗争的精神“清创”“灭菌”“杀毒”。要用好执纪问责这把“手术刀”,围绕“四种形态”进行对症下药治沉疴;要用好思想教育这个“清新剂”,不断净化心灵、纯洁思想、正本清源,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不忘初心本色、勇担责任使命。

以“铲草除根、削株掘根”的底气扫除“流毒”。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但是,“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时刻“箭在弦上”,需要以“铲草除根”“除恶务尽”的底气进行流毒肃清,对“树”倒“根”在问题进行“削株掘根”“刨根见底”,清理“余毒”。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升扫清流毒的政治意义,不当成“扫毒”局外人,既围绕“六项纪律”全面排查,又突出重点深度清理,不搞点到为止,抓则一抓到底,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和效果,永葆党的思想和组织更加纯洁,政治生态更纯净。(山东省日照城投集团纪委 陈常国)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