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省委书记这样说
6月14日上午,安徽省粮食安全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郑栅洁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之重,规模之大。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以及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查找不足、强化举措、建立长效,要以省委书记在此次大会上提到的“四增”为常态,“四不”为警醒,“六强”为保障,真正把粮食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
“四增”喜人态势,为全年粮食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清风闻麦香,地上有农忙”。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全省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率增”,态势喜人,这与安徽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息息相关;与安徽省严格落实两个“不打折扣”息息相关;与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托管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与安徽省全产业链发展建设的推进息息相关。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地缘政治、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并行,更是让全球粮食市场雪上加霜。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的警告知,“2022年将是灾难性的饥饿之年,预计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将在饥荒边缘徘徊”。在如此背景之下,安徽夏粮丰收难能可贵,其意义重大。手中有粮,心中方能不慌,这场江淮大熟,不仅进一步稳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也为中国人端牢中国饭碗再次贡献出安徽力量。
“四不”振聋发聩,让领导干部提神醒脑奋进再出发。“四增”让我们信心满满,然而,夏粮大丰收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省委书记在大会上这样说道:“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粮食安全观念不强、粮食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耕地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地方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四不”敲住了麻骨,令人警醒、促人思考、催人奋进。我们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是基本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观,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要严防死守安徽省十四五划定的一亿亩粮食种植面积,要确保综合生产能力始终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对不履职尽责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牢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将粮食安全作为国计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建立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食者造福、为耕者谋利、为业者护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强”明确方向,推动全省粮食安全工作走深走实。粮食安全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必须拧得紧而又紧。为此,省委书记用“六个强化”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一是强化小麦主导地位,今年安徽省小麦平均亩产913.18公斤,再创新高度,连连大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小麦单产水平的提升,而单产水平的稳步提升,既离不开良种联合攻关,更离不开良法推广应用,我们要继续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坚持严把种子环、播种环、田管环;二是强化夏种夏管,目前安徽省夏粮播种已超60%,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保面积、保进度、保重点、保质量,确保月底圆满完成任务;三是强化藏粮于地,要不折不扣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要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加快恢复撂荒抛荒地生产,要把每寸耕地都用在刀刃上,牢牢树立底线思维,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四是强化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要向科技要力,目前安徽省农技人员数量较少,其中50岁以上的占比不到一半,本科学历以上更是不超三分之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别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鼓励更多农业科研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既能带动粮食增质增量,同时也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五是强化生产布局,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优先保障好饲粮生产,进一步做好粮经饲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六是强化节粮减损,生产环节重在减少机损率,储存环节重在提升服务能力,消费环节重在制止餐饮浪费,三环三重视,以此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才会更足,奋进新征程的步履才会更加坚实。我们要以“四增”为激励,“四不”为鞭策,“六强”为保障,全力打好2022“三夏”会战,为保障好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何明海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石山村选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