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就地过年”,他乡亦是吾乡
当前,疫情依然在局部地区点状爆发,我们仍处在漫长防疫历程中。年关将至,每逢春节“返乡潮”,新冠病毒极有可能瞄准这一可趁之机。基于此,北京、广东中山、浙江宁波等地已先后出台保障政策,鼓励所在地工业企业工作人员就地过年。“双节”来临,倡导“就地过年”,确有必要。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返乡,对于在外工作学习、辛苦打拼的人来说,是理不断的思念,是割不断的乡愁。但是目前,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对防控工作构成强大的威胁。春节期间若仍跟往年一样,返乡过年势必会出现大量人员流动,疫情扩散风险骤增。就地过年,可能会让许多漂泊在外的人一时难以接受,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要慢慢转变大家的观念,就地也能过个好年。
着眼大局,就地过年还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回暖。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2年的经济“稳字当头”。一方面,就地过年可以帮助城市留住活跃的人口,一改大城市因春节,大量人口被“抽离”,变得异常冷清的现状,而春节期间带来的强大消费力也足以给当前因为疫情而下行的经济形势打下一剂“强心针”。另一方面,就地过年能给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喘息之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留下劳动力就等于留下了生产力,稳住订单、供应和消费,就能给整个生产链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将人留在他乡,更要想方设法留下异乡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与家乡一样的温暖和归宿感。因此,就地过年,关键还要因地制宜出台留人的“暖招”“实招”“新招”。比如,相关部门要尽早开始谋划,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购物、休闲、娱乐等出行需求;各地制订的“留岗红包”“新春礼包”也应该惠及到每一个“就地过年”的外乡人,真正让“就地过年”变成“在家过年”。同时,要在精准施策上想办法,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探索如何错峰返乡,既能确保安全,又能做到有序分流;鼓励各单位、企业修订完善弹性探亲假制度,充分释放制度善意,让劳动者福利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不让休假权利处于“缩水”状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地过年”不能搞一刀切,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行动,一些重点地区,特别是一些重点人群要严格落实,而低风险地区则应大力提倡,避免出现强制性的闹剧。思深方益远,“就地过年”需要全社会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防疫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浙江省武义县委组织部 魏朝阳 应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