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带指标”的捐款意义何在?

2021-09-24 17:24:02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年来,打着工作幌子,分任务、下指标地强制公职人员捐款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金额渐长、名目众多、花样百出、屡禁不止,时不时挑动社会神经,引发热议。众所周知,献爱心本是无比高尚的事,但“摊派任务”的捐款却让“捐”变了“味”、“款”带了“怨”,强制捐款捐不出真正的慈善,变味捐赠只会让人心生抵触。

强制捐款违背慈善本真,是一种伪善行为。慈善天生带有自愿性,这是慈善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捐款行为本身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愿的表达,它体现的是人性中无私和互助的精神,强制捐款却将捐款这种自愿行为变成了被迫行善。不管强制公职人员捐款的初衷是什么,最终结果,都会对慈善事业带来伤害,同样也会对相关工作造成伤害,募集到的捐款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推动工作阶段性开展,但也会让公职人员对捐款本身产生误解和怀疑,对相关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强制捐款违背个人意愿,是一种违法行为。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的关键是捐者自己意愿的选择,它不是变相的资金获取通路,公职人员“被”捐款与乱收费、乱罚款是十分相似的,虽然有的捐款目的是好的,但对于被强捐者而言,结果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遭到了侵犯。更何况,有的捐赠项目原本就是打着慈善的幌子转嫁责任、强掏公职人员腰包。

强制捐款消耗捐者爱心,是一种消极行为。近年来,广大公职人员勇担重任,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走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的最前线,微薄的工资收入通常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收入,这不仅是维持他们家庭开销的经济来源,也是支撑他们用心工作的基本保障,强制捐款的项目和金额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甚至可能促成工作情绪低迷。为基层减负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关爱基层干部不应该只挂在口头上,强制捐款要不得,应该及时制止。(袁有竹 中共丘北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