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2025-09-17 08:53:29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张家山镇人民政府

当黄河的浪涛拍打着黄土高原的沟壑,当长江的潮声漫过江南的稻禾,这片被称作“华夏”的土地,便在万古江河的奔涌中,写就了文明的史诗。从良渚玉琮的温润光泽里,从殷墟甲骨的斑驳刻痕中,从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间,我们总能触摸到一种穿越千年的力量——那是泱泱大国的气度,是江河奔涌的韧性,更是如日月般恒常的文明之光。

“泱泱华夏”,是天地赋予的壮阔底色。西起昆仑的皑皑雪峰,东抵沧海的浩渺烟波,北望草原的千里牧歌,南接岭南的四季繁花。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来不只有一种模样:它有秦汉雄风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有魏晋风骨中“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有盛唐气象里“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昂扬,也有宋元雅韵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温婉。不同地域的水土滋养出多样的文化,却在“和合”的智慧中融成一体,如同黄河与长江,虽源出不同山川,终在奔涌中汇向更辽阔的天地。这种兼容并蓄的气度,让华夏文明从未因隔绝而僵化,反而在多元碰撞中愈发鲜活。

“万古江河”,是历史镌刻的生命脉络。文明的长河里,既有惊涛骇浪的考验,更有奔流不息的坚守。当商周的青铜礼器在火光中铸就“敬天保民”的信仰,当秦汉的驰道连通南北书写“大一统”的序章,当隋唐的大运河载着粮米与诗赋贯通东西,当宋元的活字印刷让知识如星火燎原——每一个时代都在为这条江河注入新的支流。即便遭遇战乱与磨难,文明的火种也从未熄灭:魏晋乱世里,竹林七贤以笔墨坚守精神家园;宋元更迭中,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绝唱,让气节成为文明的脊梁。正是这种于磨难中不屈、于岁月中沉淀的韧性,让华夏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

而“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恰是这片土地上文明生命力的生动写照。日月轮转,昼夜交替,却总有光明如期而至;江河奔涌,时遇浅滩,却始终向着大海前行。今天的华夏,依然在续写着这样的传奇: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工程,让千年壁画在云端绽放新颜;“嫦娥”探月、“祝融”探火 ,将古人“九天揽月”的想象变为现实;从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到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无数人用奋斗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含义。传统文化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生活的基因——春节的团圆饭里藏着“家国同构”的温情,端午的龙舟竞渡里跃动着“奋勇争先”的精神,中秋的明月清辉里承载着“千里共婵娟”的情怀。这些文化的根脉,让我们在前行中始终有底气、有方向。

站在岁月的长河边回望,泱泱华夏的壮阔,是地理的馈赠,更是文明的刻度;万古江河的奔流,是时光的足迹,更是精神的传承。而那些如日月般恒常的光明——是对“大同世界”的向往,是对“天下兴亡”的担当,是对“生生不息”的坚守——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这文明,见过秦汉的明月,听过唐宋的风雨,如今正迎着新时代的朝阳,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永不落幕的传奇。(弓震震)

【责任编辑:张东本】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